从大学生到村官:走好第一步,成功转型是关键
来源:
作者:赵金良
毛主席曾经说过,“一切可以到农村中去工作的这样的知识分子,应该高兴得到那里去。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可以大有作为。青年人要经风雨、见世面,不要做温室的花朵,要参加社会实践”。当今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的是有文化、有能力、会管理的人才,大学生在文化知识和综合素质方面具有一些优势,不足是缺乏社会经验,因此还要更加谦虚的向学,谨慎的处事。我们要想在广阔农村中学以致用,有所作为,就要坚持虚心学习,一方面不断丰富自身理论知识,提高思想觉悟和政治素养;一方面要学会人际关系,掌握农村基层工作的一些实用方法,不断实践,不断摸索总结。三年的时间是短暂的,我们在广阔农村大舞台上,应该充分发挥自身聪明才智,将所学运用到实践中去,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作为刚刚迈入社会的大学生,离开学校大门,告别了诲人不倦的师长,告别了朝夕相处的同窗,告别了两点一线的简单生活,来到了新环境,认识了新同事、承担了新工作,那种留恋一息尚存,那种迫切又急不可待。社会是个大舞台,各种角色都需要人去扮演。作为刚刚参加工作的新人,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这个角色,顺利的开展工作,是一门学问。总结这一年的实践经验,我认为要想好本职工作,可以尝试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在日常工作中要谦虚谨慎、虚心学习,做到三个多、二个少。
一多是多听。在工作单位或者是各种场合,我们无论处于哪种情况,都要多听。我们刚刚毕业,想问题、办事情还很幼稚,还很不科学。因此我们要经常听听别人对事情的看法,听听别人是如何组织语言使某件棘手事情最后得以平息的。
二多是多看。仔细观察周围所发生的一切,通过观察去学习干部的工作方法,同时还要提高自己的悟性,学会举一反三,为今后处理类似问题提供参考依据。
三多是多干。年轻人多干一些是一种锻炼,年轻人应该具有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通过接触不同的事情去总结经验,提高自己,让自己成为 “多面手”。
一少就是少自以为事。我们相信自己的能力,有干一番事业的决心,是一件好事。但工作中,要时常提醒自己,务实,谦虚,谨慎。农民是最实在的,他们要的实效而不是诚若。
二少就是要少说。大学生“村官”也是社会工作者的一员,村民们会认为你既然是书记助理、村主任助理,言行就代表书记、村主任,我们刚刚毕业,想问题、办事情还很幼稚,所以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因为自己的失误给村委会添麻烦弄出乱子。我们不是学者,不要到处表态,而要经常汇报。
其次,尊重客观现实,作大学生“村官”中的“三好”生。
一是要正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保持一个好心态。作为刚刚走出校园的莘莘学子一踏入社会便要到远离繁华都市的农村去工作,没有固定的休息时间,各种事情都要去参与,总是会有一些不适应,因此心态调整就显得尤为重要。农村的条件是艰苦的,没有都市的繁华,基础设施不完善,生活环境相对恶劣,在加上远离父母、朋友,生活上难免会产生孤独感,然而这些都是客观的现实,是不因主观意志转移的。因此一定要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真正树立“到农村去、到基层去、到首都建设最需要的地方去”的理想与信念,将那些困难视为砥砺自己意志品格与实践能力的磨刀石,毕竟,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二是要正视农村实际,拉近自己与村干部和群众的距离,保持一个好形象。
农村一线工作是严谨的、务实的、充满艺术性的,村干部的一言一行都要符合绝大多数群众的要求。作为初来乍到的我们,在与村干部交流、沟通的同时,还要利用各种机会去尝试和群众接近、交流,准确掌握他们在做什么、想什么、要什么,从细节上了解群众、尊重群众、关心群众,尽快了解村情、尽快成为村里的“万事通”,把这个过程看作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同时,注重仪表,注意细节,树立自身良好形象,尊重他人,平等待事,工作中更要放下架子,使自己的形象既不失身份,又具备亲和力。
三是要善于正视自身不足,虚心向村干部学习,做一个好学生。
与村干部保持良好的工作关系,加强沟通,增进互信是我们做好助理工作的关键。虽然我们文化程度很高,但是我们的社会阅历,基层经验几乎为零,而村干部绝大多数在农村基层拥有较长时间的工作经验,他们为人处世的一些方式和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俗话说 “三人行必有我师”,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我们还要在交流中去发现村干部的优点,不断改进自身的不足。要注重语言表达的技巧,既要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也要能委婉表达自己的不同见解,争取得到支持。
我们已经踏上了农村这片热土,成为首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时代弄潮儿。回首这一年,时光斗转,又迎来秋天。秋是收获的季节,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让我们大家共同努力,在村官道路上磨练自己,充实自己,不断成长,努力成熟。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我们青年人应该作出的贡献。(作者系北京市顺义区李桥镇沿河村 赵金良)
作为刚刚迈入社会的大学生,离开学校大门,告别了诲人不倦的师长,告别了朝夕相处的同窗,告别了两点一线的简单生活,来到了新环境,认识了新同事、承担了新工作,那种留恋一息尚存,那种迫切又急不可待。社会是个大舞台,各种角色都需要人去扮演。作为刚刚参加工作的新人,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这个角色,顺利的开展工作,是一门学问。总结这一年的实践经验,我认为要想好本职工作,可以尝试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在日常工作中要谦虚谨慎、虚心学习,做到三个多、二个少。
一多是多听。在工作单位或者是各种场合,我们无论处于哪种情况,都要多听。我们刚刚毕业,想问题、办事情还很幼稚,还很不科学。因此我们要经常听听别人对事情的看法,听听别人是如何组织语言使某件棘手事情最后得以平息的。
二多是多看。仔细观察周围所发生的一切,通过观察去学习干部的工作方法,同时还要提高自己的悟性,学会举一反三,为今后处理类似问题提供参考依据。
三多是多干。年轻人多干一些是一种锻炼,年轻人应该具有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通过接触不同的事情去总结经验,提高自己,让自己成为 “多面手”。
一少就是少自以为事。我们相信自己的能力,有干一番事业的决心,是一件好事。但工作中,要时常提醒自己,务实,谦虚,谨慎。农民是最实在的,他们要的实效而不是诚若。
二少就是要少说。大学生“村官”也是社会工作者的一员,村民们会认为你既然是书记助理、村主任助理,言行就代表书记、村主任,我们刚刚毕业,想问题、办事情还很幼稚,所以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因为自己的失误给村委会添麻烦弄出乱子。我们不是学者,不要到处表态,而要经常汇报。
其次,尊重客观现实,作大学生“村官”中的“三好”生。
一是要正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保持一个好心态。作为刚刚走出校园的莘莘学子一踏入社会便要到远离繁华都市的农村去工作,没有固定的休息时间,各种事情都要去参与,总是会有一些不适应,因此心态调整就显得尤为重要。农村的条件是艰苦的,没有都市的繁华,基础设施不完善,生活环境相对恶劣,在加上远离父母、朋友,生活上难免会产生孤独感,然而这些都是客观的现实,是不因主观意志转移的。因此一定要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真正树立“到农村去、到基层去、到首都建设最需要的地方去”的理想与信念,将那些困难视为砥砺自己意志品格与实践能力的磨刀石,毕竟,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二是要正视农村实际,拉近自己与村干部和群众的距离,保持一个好形象。
农村一线工作是严谨的、务实的、充满艺术性的,村干部的一言一行都要符合绝大多数群众的要求。作为初来乍到的我们,在与村干部交流、沟通的同时,还要利用各种机会去尝试和群众接近、交流,准确掌握他们在做什么、想什么、要什么,从细节上了解群众、尊重群众、关心群众,尽快了解村情、尽快成为村里的“万事通”,把这个过程看作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同时,注重仪表,注意细节,树立自身良好形象,尊重他人,平等待事,工作中更要放下架子,使自己的形象既不失身份,又具备亲和力。
三是要善于正视自身不足,虚心向村干部学习,做一个好学生。
与村干部保持良好的工作关系,加强沟通,增进互信是我们做好助理工作的关键。虽然我们文化程度很高,但是我们的社会阅历,基层经验几乎为零,而村干部绝大多数在农村基层拥有较长时间的工作经验,他们为人处世的一些方式和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俗话说 “三人行必有我师”,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我们还要在交流中去发现村干部的优点,不断改进自身的不足。要注重语言表达的技巧,既要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也要能委婉表达自己的不同见解,争取得到支持。
我们已经踏上了农村这片热土,成为首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时代弄潮儿。回首这一年,时光斗转,又迎来秋天。秋是收获的季节,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让我们大家共同努力,在村官道路上磨练自己,充实自己,不断成长,努力成熟。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我们青年人应该作出的贡献。(作者系北京市顺义区李桥镇沿河村 赵金良)
延伸阅读:
- 海淀“海选”大学生村官 (2007-05-22)
- 大学生村官带“导师”赴任 (2007-06-07)
- 百名村官游走新农村 庆祝奥运倒计时一周年 (2007-08-08)
- 北京大学生村官做好东道主 付诸行动服务奥运 (2007-08-13)
- 北京市平谷区选拔培养大学生村官制度化 (2007-05-30)
频道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