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创业:如何突破常规思维达到目的

来源:大学生村官报 作者:宗禾
编者按  在创业路上,很多人有满脑子计划,但按照自己既定思路往前走,往往事与愿违。相反,有的创业者突破常规思维藩篱,运用逆向思维反弹琵琶,却能达到目的。

  碰壁转弯,调整创业方向

  四川省资中县大学生村官王科,2008年先后养鹅、养羊均以失败告终,损失不少钱,成了父亲眼中“不务正业、瞎折腾的娃”。在总结自己盲目“跃进”的失败教训后,他于2008年10月参加了为期10天的四川省大学生村官技能培训。这次培训让他找到投资少回报高的蘑菇种植项目,改变了创业方向。蘑菇种植并非他想象的那么简单,第一次种出“黑蘑菇”,而第二次种出的蘑菇却卖不掉。无奈之下,王科只好跑蔬菜批发市场,跑学校、医院、工地等单位,甚至还为一些单位每天的菜品做策划,这才有了一些稳定的客源,站稳了脚跟。此后,他稳步前进,通过大学生村官“春雨行动”、YBC(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创业资金支持等项目,贷款23万多元,带动多户村民种植蘑菇。

  王科的成功,在于失败后能及时调整创业方向。

  整合资源,借船出海获利

  现在,大学生村官可抱团创业、联户创业,但想过可“借船出海”——利用外包资源的还不多。比如:网页设计外包、订单处理外包、电话接听外包、公关协助外包。

  江苏省新沂市瓦窑镇街集村种植大户赵永泰是服务外包的典型受益者。作为村里的第一批大棚种植户,赵永泰2003年就开始种植甜瓜,光是掘地,就得让一家人整整忙活两三天。此后,买种子、育苗、施肥、除草、卖瓜,都得占劳力。而现在,瓜苗则从镇里的瓜菜育苗中心购买;施肥、除草等田间杂活也交给16名“田间工人”;技术难题,由镇里聘请的技术秘书帮助解决;瓜菜成熟后,就请四季青合作社到田头收购。赵永泰本人只负责统筹安排。虽然农业生产搞服务外包,表面上看花钱请人干活,不如自己动手花钱少。可是自己干的活和专业队伍干的活一比较,明显技低一筹,由此带来的效益相差很大。

  虽然外包资源只是一种形式,但大学生村官作为初创业者,不需要只靠自己,还有更多外在的资源可以协助自己一同开创事业。如果创业者什么都要坚持靠自己的力量,那成长的速度会比较慢;花费大量的时间,永远都在处理紧急的事,而非处理重要的事。别忘了时间管理原则:重要的事,远远大于紧急的事。

  将错就错,善用缺陷商机

  商机可以说无处不在,创业大学生村官如果用心,肯动脑筋,敢于跳出常规去考虑问题,黄土也能生出钞票,石头也会变成金条。例如:对产品的小毛病,只要我们来个缺点逆用,背后往往蕴藏着生机。天津毛纺厂曾生产一种呢料,因原料成分不同,着色不一,常常出现白点,销路始终难以打开。后来,设计人员灵机一动,一反常态,变消灭白点为扩大白点,制作出一种雪花呢新产品,投放市场后,掀起一股不小的销售旋风,厂方赚了个盆满钵满。

  近年来,市场上一些商品难觅踪影,如:款式陈旧的解放鞋、价格低廉的针、低薪家庭急需的煤炭炉及火钳等。目前,江苏淮安市一家镇办胶鞋厂,重新生产已经停了几年、市场冷僻的解放鞋。全国各地修建水利工程的工人们,对解放鞋的需求量很大,订货者纷至沓来,使这个不景气的企业又焕发勃勃生机。

  这些事实说明,对于一些有缺陷的产品或因产品缺陷走入困境的企业能否再次在市场勃发,关键在于生产者、经营者能否跳出常规思维,或缺点逆用,或发现新市场。  宗 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