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关爱群众支持 宿迁市大学生村官茁壮成长

来源:大学生村官网 作者:mengzhao…
    元旦刚过,江苏省泗洪县上塘镇垫湖村的“大学生村官”封其兵心情格外舒畅。他参与销售垫湖村生产的优质稻米,刚刚签下了第一张合作订单。在宿迁,像封其兵这样文武双全的大学生村官还能举出很多,农民们翘起大拇指称赞:“建设新农村,大学生村官真管用!”

  宿迁市地处江苏省北部,属于农业大市。长期以来,由于经济基础薄弱,人才匮乏,全市1428个村(居)的10425名干部中,本科以上学历仅85人,占0.8%,35岁以下的仅1670人,占16%。同时,农村初高中青年纷纷外出打工,从这里走出去的大学生也多数留在外地,回流率很低。2007年7月,江苏省委选派254名全日制本科毕业生到宿迁农村担任村官,不少农民用打腰鼓、扭秧歌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拥护之情。

  从城市到农村,从大学到社会,大学生村官既无比兴奋,又感到压力很大。为了使“大学生村官”轻装前进,尽快进入角色,宿迁市委和组织部门采取了三条措施:一是把“大学生村官”当作自家孩子来关爱。市、县、乡三级党委、政府为大学生村官提供了较好的生活条件,经常以座谈调研、走访看望、举办文艺活动等形式关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二是把“大学生村官”当作优秀人才来服务。在工资待遇上,宿迁市参照专业人才引进标准执行,比当地一般干部工资高出400元左右。并分批选派优秀大学生村官到机关、事业单位“轮岗”学习锻炼。在项目、资金扶持上,积极协调有关部门给予重点倾斜,促成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的顺利实施。三是把“大学生村官”当作后备干部来培养。宿迁市制定出台了《宿迁市到经济薄弱村任职大学生培养管理工作实施细则》,建立健全了培养、管理制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四个优先”:凡实绩突出的,在入党、评优、公选领导干部、事业单位招考等方面优先考虑,对其中政治素质好、发展潜力大的予以提拔使用。

  组织的关爱,村组干部和村民的鼓励和支持,极大地调动和激发了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服务农民的积极性。他们积极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主动充当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四大员”———党在农村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员、实用科技知识的推广员、远程教育网络的辅导员、“农村关爱工程”的推进员,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给广大农民群众带来了巨大实惠。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王宏亮来到江苏省最贫穷的地方———泗洪县西南岗联淮村后,利用网络和专业特长,为村民提供规模化养鸡的相关信息,被村民们亲切地称为“鸡指导”。大学生村官、宿城区耿车镇三义村党支部副书记陈秀,充分利用本地塑料加工的资源优势,自筹资金10万元进行塑料颗粒生产销售,吸纳本地劳动力15人,目前又筹资20万元投资成品乳胶漆桶的生产,可带动本村20名劳力就业。据统计,半年多来,254名“大学生村官”共为农民提供致富信息1400多条、指导村民和自办各类大小项目556个,提供就业岗位5000多个。2008年1月4日,10名大学生村官代表还被邀参加了该市的市委三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