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救灾英雄谱:虹口突围 我们坚强如钢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mengzhao…
主持人: 虹口突围,我们坚强如钢。采制中央台记者何曼、四川台记者李赞、屈丹。
   
    记者:5月21日汶川大地震后第九天,昔日青山绿水的都江堰虹口乡此时满目疮痍,大片大片裸露的山坡就像大山的累累伤痕触目惊心。看着眼前被毁坏的一切,虹口乡党委书记马远建无比坚定、充满信心的告诉记者,对于未来的虹口  他和整个乡党委已经有了这样一番规划。
   
    “现在我们只能从零开始了,重建家园在我们范围里,有的村址整村整村的搬。还有个就是像我已经说到,抓产业、找出路,以整救整,新型紧缺。我这个峡口,我找到一个新的出路。建设虹口峡口地震器官,本身我们这个地方有苔藓。原来户外运用比较丰富。”
   
    主持人:回顾地震发生后的这九天,虹口乡党委一直带领着这里的6200名老百姓,一次又一次的突围。他们坚强的度过了这段艰难的日子。5月12日14:28分,突然间地动山摇,虹口顿时飞砂走石,烟尘弥漫。赶集的群众慌成一团,而密集的飞石正向人们砸来。群众需要我们,乡党委必须镇定。乡党委书记马远建马上召集乡党委成员仅在十几分钟以后,迅速成立了虹口乡抗震救灾临时指挥中心,此时虹口电力不通,通讯中断。外出的通道已经封死,虹口已经变成一座漆黑的孤岛,与世隔绝。指挥中心决定,派出由四位勇士组成的第一支寻路小分队出发,他们将用柴刀以最原始的方式打通龙门山脉一条被遗弃50多年的天路。虹口风景区规划办公室主任许云富是这四位勇士之一。
   
    “我们必须以最短的时间,全力前进、必须爬。”
   
    记者:是爬着往前走
   
    “当初山体滑坡,我们四个人一直在爬。”
   
    主持人:为将最新情况和最需要的急救物资报给上级。13日早上,一封手写的告急文书,在上面还留着多处修改痕迹的时候,被火速送往了都江堰指挥中心。大学生村官何真是这封告急文书的作者,也是指挥中心最年轻的一位,23岁,入党积极分子,去年毕业。何真就来到了虹口乡,来了以后她帮助村里建起了远程教育系统,帮助乡党委在工作中使用了电脑,提高了工作效率。
   
    “看这么多天都没回过家,听下去的同事跟我说在城里面碰到我的父母了,他们在都江堰煮饭给别人吃。我更应该守在这个地方,多为我们的村民做点事。”
   
    主持人:在外援没有到达之前,虹口乡面临断粮的危险。乡党委书记马远建决定只有把现有的每家每户的粮食聚集起来再熬成粥合理分配,才能维持更多的时间。大灾面前全乡空前团结,当看到乡亲们纷纷主动将余粮毫无保留的交到指挥中心时,乡党委书记马远建的眼泪再次落了下来。
   
    “我们不知道当时身上有多少钱,但是我们尽量考虑到的是我们的群众不能够饿死。到前线抢救的时候,一个人只带了干粮,直到晚上大家才吃。一小碗稀饭目的就是为了做好自救,维持生命。
   
    主持人:按照这样的计划,每人每天只能吃两餐,每天每人一小碗清粥。就这样,包括游客在内的8千多人,依靠这收集起来的6千斤大米,奇迹般的坚持到了第八天。虹口乡场镇的弘富真说,只有那样,大家才都活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