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大学生村干部培养管理的思考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雷世界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宏大的战略工程,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既是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要,也是培养年轻干部和造就接班人的重要举措。近年来,省委、市委把面向社会公开选聘大学毕业生到村(社区)任职,作为开展“一村(社区)一名大学生干部”工作的主要途径,努力培养造就一支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质基层干部队伍。去年,我市选聘了350名高校毕业生到村(社区)任职,其中300名到村任职。实践证明,培养选拔大学生村干部,顺应了基层和群众的期盼,拓展了农村基层干部培养选拔的源头,为新农村建设增添了新力量、注入了新活力。
一、大学生到基层任职,既服务着新农村建设又收获着个人锻炼成长
农村的广阔天地,为大学生提供了由校门融入社会、实现角色定位转换的机会,搭建了一个用知识改变农村、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平台,有效地实现了时代感召、群众期盼与体现人生价值的有机统一。这些大学生村干部在为广大农村传播新思想、确立新思路、培育新产业、带来新气象的同时,自身也得到了不断成长。从实际情况来看,他们主要有五个方面的收获:一是收获着真情,这是最可贵的。真情对做任何一件事情都很重要,有了真情才会热爱这份事业。大学生当初选择到基层工作,一些人不被亲人朋友理解,甚至有一些非议和障碍,有的也一度出现了动摇。但他们通过深入基层、接触群众、体味甘苦,最终爱上了这份事业、爱上了这份职业、爱上了“村官”这个岗位,这是一种真情。另一种真情是大学生们深爱着他们的组织和他们的村民。这也是我们党要大规模下派干部到基层的主要初衷。如果共产党的干部同老百姓没有感情,执政就会有危险,江山就会有危险。建国以来,从基层成长的干部不少,很多省部级领导,他们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经历就是在基层当过基层干部,甚至当过计分员、当过大队会计。正是这段经历让他们跟老百姓走得更近,和老百姓有了真感情,也使他们能够珍惜百姓的感情,能够有百姓的语言。我们要从战略的高度看待干部到基层这件事,就是要让年轻干部去磨炼,培养对老百姓的感情。党同人民之间的感情非常重要。陈毅同志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这是老百姓对党的感情。战争年代里“红嫂”用母汁喂养我们的伤员,更是老百姓对我们党的感情。现在我们一些干部缺乏的和需要弥补的正是这种感情,特别是和平年代里安逸的生活、长期的执政,我们更需要培养这种感情。党和国家下派干部到基层就具有这样的战略意义,这是非常重要的。二是收获着民意,这是最实在的。他们与基层干部和群众一起工作和生活,通过体验、观察和思考,零距离接触群众,掌握了真实的民意,比较深切地了解了群众的所思、所盼、所怨。今后从他们中成长起来的干部,在制定政策、开展工作的时候,能够更了解实情、更符合实际。三是收获着方法,这是最难得的。这批大学生村干部文化程度比大部分基层干部要高,现代理念也比他们多,比他们更超前,但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现在的干部文凭和知识的差别不是很大,差别就在解决问题的方法上。他们到了基层后,通过实践锻炼,克服了“水土不服”现象,收获着很多同基层实际和老百姓感情比较对接的好方法,这将会是他们终身的财富。四是收获着民心,这是最珍贵的。基层干部在农村、在社区直接代表党的形象。有的群众说:“总书记我天天见得到,但是感受不到,村主任、村支书,我不一定天天见得到,但却天天感受得到。”老百姓对党的感情不仅是从中央、省委、市委、县委领导开始的,更多的还是从身边的党员干部开始的。不少大学生村干部刚到基层时,迎接他们的是怀疑观望的眼神和声音,但通过他们实实在在生活一个时期,踏踏实实做一些基层工作,勤勤恳恳办一些实事好事,赢得了群众的认可和支持。他们下去后取得了点滴的成功和进步,老百姓都肯定他们。我们的老百姓是淳朴的,非常善良,只要你真心对他,那怕你做的不是很完美,他都能够感激你,这就是大学生村官们获得的最大民心。五是收获着成长,这是最欣慰的。通过在基层的工作和生活,这批干部少了学生腔和理想主义,多了成熟、成功和老练。消除了迷茫,了解了基层实际,学会了群众语言,学到了许多做群众工作和处理实际问题的本领,逐步走向了成熟,正在成长为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
二、大学生在基层的生动实践,既让我们看到了希望活力又带来了深刻启示
广大大学生村干部把基层作为实现人生理想的舞台,珍惜机遇,不怕困难,立足岗位职责,发挥自身优势,在希望的田野上唱响了青春之歌。他们在基层的生动实践,让我们看到大学生到基层任职这项工作充满了希望和活力,同时又带给了我们深刻的思考和启示。一是决策的喜与忧。喜在通过大学生到基层的历练成长,让我们坚定地认识到选聘大学生到基层的决策是非常正确的,它的战略意义不亚于改革开放以后提出的干部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等“四化”建设。忧在这是一项创新性工作,还需要政策配套,否则就会在政策不配套中流产;忧在一些人对前途的迷茫,“你们让我下去了,我的前途在哪里,我的希望在哪里”。二是道路的喜与忧。喜在他们用自己生动的实践诠释了大学生村官这条路会越走越宽;忧在及时正确的引导还没有很好的跟进,如果这个工作不跟上的话,这条路就会越走越窄。如现在大学生村官在工作之外交流的平台大多数是自发组织的,在自发中就有正面的积极的和负面的消极的,如果消极的一面蔓延开来,就是非常不健康的东西,这也是我们忧虑的方面。三是培养管理的喜与忧。喜在相当一部分基层组织重视大学生村干部工作,采取了结对帮带、亲情化关怀等行之有效的培养管理措施。如大英县对女大学生采取集中居住的办法确保安全,安居区玉丰镇实行党委委员一对一结对帮带,船山区永兴镇应龙桥村蒋书记像对待自己亲生子女一样培养大学生,这些做法都是非常可喜和成功的。忧在整个大的管理氛围和培养氛围还没有真正形成,他们还有一些不愿向组织提出,而自身又不能解决或者克服不了的问题,还有一些该组织上解决的问题,我们没有办好或办得还不够。四是他们自身成长的喜与忧。喜在这批干部通过在农村的磨炼,已逐步成长了起来,有了颇丰的收获;忧在他们今后的路更长、任务更重,特别是一些同志还没有完全摆脱学生的思维,没有完全融入群众的感情,没有很好地找到发挥自己特长的平台。
三、大学生在基层锻炼成长,既需要大学生的坚定选择又需要全方位的关怀培养
大学生村干部要在农村基层发挥才智、成长成才,真正成为推动农村科学发展的生力军,主观上需要本人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坚定奉献基层的选择,把农村作为干事创业的主战场;客观上更需要各级组织创造成长的空间,建立健全培养管理激励机制,用政策的杠杆去引导去激励,让他们在基层奉献实践中健康成长。
第一,大学生村干部要坚定自己的选择。要坚定“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初衷一旦选定,就不要动摇。如果放弃或者动摇,将会前功尽弃。要珍惜自己已经付出的汗水和感情,在基层工作的时间虽然短暂,但是付出的汗水和感情也许远远多于人生前面走过的一二十年,这些付出是非常宝贵的,不要因为不愉快的事或风言风语就把这些付之东流。要看到曙光就在前头,特别是当距离成功只有一步的时候,放弃是很可惜的。人生漫长,但关键只有几步,走好关键的几步,就会为以后漫长的人生打下坚实的良好的基础。
第二,大学生村干部要在反思中成长。反思自己走过的路,让自己走得更好更踏实。要反思自己的成功,感恩支持自己成功的人。不要对不如意的事情有怨气,要看到目前基层单位和组织已经做了最大努力来支持自己、关心自己。多往好处想,多往感恩处想,这样才会激发自己的工作热情。要反思自己不成功的地方,重在总结教训。同样是下去的干部和学生,但是收获和成长并不相同。要学会互相交流、互相体量、互相收获、互相弥补。要反思自己的成长,重点规划好以后的路。凡是成功的人士,他们的成功都不是稀里糊涂得来的,绝不是车到山前必有路,这样的“顺其自然”得来的。他们都把自己的未来设计得非常好,这些设计有近期的、有中期的、有远期的。只有规划好了,才会一步一步坚持走下去。
第三,各级组织要建立完善培养激励机制。中央、省委把 “一村(社区)一名大学生干部”工作作为培养年轻干部、培养造就接班人的大事来抓,全国将在5年时间里选拔10万大学生到基层。这既是党对10万大学生的信任和期盼,也是党对各级各部门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希望和期待。各级组织一定要对此项工作真正重视、真心关怀、真情爱护,积极创造成长的空间,搭建他们发挥作用的舞台。要建立经常性的教育管理机制,健全完善学习培训、工作考核、督促检查等制度,特别是要通过加强培训、结对帮带等方式,不断提高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要建立全方位的关心服务机制,认真落实有关待遇政策,妥善解决吃、住、行等基本生活问题,注意了解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为他们提供相互沟通和交流的平台。要建立激发活力的表彰激励机制,注意把培养、表彰和使用有机结合起来,特别是要创造平等、公开、公正的成长机制。可采取定向零起点公选方式,拿出一定的科级干部职位,面向“一村(社区)一名大学生”干部进行公选,让其中的优秀者走上科级干部岗位,让他们真正感受到“有为才有位”,只有干好工作才能成功成才。(中共遂宁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雷世界)
一、大学生到基层任职,既服务着新农村建设又收获着个人锻炼成长
农村的广阔天地,为大学生提供了由校门融入社会、实现角色定位转换的机会,搭建了一个用知识改变农村、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平台,有效地实现了时代感召、群众期盼与体现人生价值的有机统一。这些大学生村干部在为广大农村传播新思想、确立新思路、培育新产业、带来新气象的同时,自身也得到了不断成长。从实际情况来看,他们主要有五个方面的收获:一是收获着真情,这是最可贵的。真情对做任何一件事情都很重要,有了真情才会热爱这份事业。大学生当初选择到基层工作,一些人不被亲人朋友理解,甚至有一些非议和障碍,有的也一度出现了动摇。但他们通过深入基层、接触群众、体味甘苦,最终爱上了这份事业、爱上了这份职业、爱上了“村官”这个岗位,这是一种真情。另一种真情是大学生们深爱着他们的组织和他们的村民。这也是我们党要大规模下派干部到基层的主要初衷。如果共产党的干部同老百姓没有感情,执政就会有危险,江山就会有危险。建国以来,从基层成长的干部不少,很多省部级领导,他们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经历就是在基层当过基层干部,甚至当过计分员、当过大队会计。正是这段经历让他们跟老百姓走得更近,和老百姓有了真感情,也使他们能够珍惜百姓的感情,能够有百姓的语言。我们要从战略的高度看待干部到基层这件事,就是要让年轻干部去磨炼,培养对老百姓的感情。党同人民之间的感情非常重要。陈毅同志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这是老百姓对党的感情。战争年代里“红嫂”用母汁喂养我们的伤员,更是老百姓对我们党的感情。现在我们一些干部缺乏的和需要弥补的正是这种感情,特别是和平年代里安逸的生活、长期的执政,我们更需要培养这种感情。党和国家下派干部到基层就具有这样的战略意义,这是非常重要的。二是收获着民意,这是最实在的。他们与基层干部和群众一起工作和生活,通过体验、观察和思考,零距离接触群众,掌握了真实的民意,比较深切地了解了群众的所思、所盼、所怨。今后从他们中成长起来的干部,在制定政策、开展工作的时候,能够更了解实情、更符合实际。三是收获着方法,这是最难得的。这批大学生村干部文化程度比大部分基层干部要高,现代理念也比他们多,比他们更超前,但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现在的干部文凭和知识的差别不是很大,差别就在解决问题的方法上。他们到了基层后,通过实践锻炼,克服了“水土不服”现象,收获着很多同基层实际和老百姓感情比较对接的好方法,这将会是他们终身的财富。四是收获着民心,这是最珍贵的。基层干部在农村、在社区直接代表党的形象。有的群众说:“总书记我天天见得到,但是感受不到,村主任、村支书,我不一定天天见得到,但却天天感受得到。”老百姓对党的感情不仅是从中央、省委、市委、县委领导开始的,更多的还是从身边的党员干部开始的。不少大学生村干部刚到基层时,迎接他们的是怀疑观望的眼神和声音,但通过他们实实在在生活一个时期,踏踏实实做一些基层工作,勤勤恳恳办一些实事好事,赢得了群众的认可和支持。他们下去后取得了点滴的成功和进步,老百姓都肯定他们。我们的老百姓是淳朴的,非常善良,只要你真心对他,那怕你做的不是很完美,他都能够感激你,这就是大学生村官们获得的最大民心。五是收获着成长,这是最欣慰的。通过在基层的工作和生活,这批干部少了学生腔和理想主义,多了成熟、成功和老练。消除了迷茫,了解了基层实际,学会了群众语言,学到了许多做群众工作和处理实际问题的本领,逐步走向了成熟,正在成长为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
二、大学生在基层的生动实践,既让我们看到了希望活力又带来了深刻启示
广大大学生村干部把基层作为实现人生理想的舞台,珍惜机遇,不怕困难,立足岗位职责,发挥自身优势,在希望的田野上唱响了青春之歌。他们在基层的生动实践,让我们看到大学生到基层任职这项工作充满了希望和活力,同时又带给了我们深刻的思考和启示。一是决策的喜与忧。喜在通过大学生到基层的历练成长,让我们坚定地认识到选聘大学生到基层的决策是非常正确的,它的战略意义不亚于改革开放以后提出的干部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等“四化”建设。忧在这是一项创新性工作,还需要政策配套,否则就会在政策不配套中流产;忧在一些人对前途的迷茫,“你们让我下去了,我的前途在哪里,我的希望在哪里”。二是道路的喜与忧。喜在他们用自己生动的实践诠释了大学生村官这条路会越走越宽;忧在及时正确的引导还没有很好的跟进,如果这个工作不跟上的话,这条路就会越走越窄。如现在大学生村官在工作之外交流的平台大多数是自发组织的,在自发中就有正面的积极的和负面的消极的,如果消极的一面蔓延开来,就是非常不健康的东西,这也是我们忧虑的方面。三是培养管理的喜与忧。喜在相当一部分基层组织重视大学生村干部工作,采取了结对帮带、亲情化关怀等行之有效的培养管理措施。如大英县对女大学生采取集中居住的办法确保安全,安居区玉丰镇实行党委委员一对一结对帮带,船山区永兴镇应龙桥村蒋书记像对待自己亲生子女一样培养大学生,这些做法都是非常可喜和成功的。忧在整个大的管理氛围和培养氛围还没有真正形成,他们还有一些不愿向组织提出,而自身又不能解决或者克服不了的问题,还有一些该组织上解决的问题,我们没有办好或办得还不够。四是他们自身成长的喜与忧。喜在这批干部通过在农村的磨炼,已逐步成长了起来,有了颇丰的收获;忧在他们今后的路更长、任务更重,特别是一些同志还没有完全摆脱学生的思维,没有完全融入群众的感情,没有很好地找到发挥自己特长的平台。
三、大学生在基层锻炼成长,既需要大学生的坚定选择又需要全方位的关怀培养
大学生村干部要在农村基层发挥才智、成长成才,真正成为推动农村科学发展的生力军,主观上需要本人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坚定奉献基层的选择,把农村作为干事创业的主战场;客观上更需要各级组织创造成长的空间,建立健全培养管理激励机制,用政策的杠杆去引导去激励,让他们在基层奉献实践中健康成长。
第一,大学生村干部要坚定自己的选择。要坚定“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初衷一旦选定,就不要动摇。如果放弃或者动摇,将会前功尽弃。要珍惜自己已经付出的汗水和感情,在基层工作的时间虽然短暂,但是付出的汗水和感情也许远远多于人生前面走过的一二十年,这些付出是非常宝贵的,不要因为不愉快的事或风言风语就把这些付之东流。要看到曙光就在前头,特别是当距离成功只有一步的时候,放弃是很可惜的。人生漫长,但关键只有几步,走好关键的几步,就会为以后漫长的人生打下坚实的良好的基础。
第二,大学生村干部要在反思中成长。反思自己走过的路,让自己走得更好更踏实。要反思自己的成功,感恩支持自己成功的人。不要对不如意的事情有怨气,要看到目前基层单位和组织已经做了最大努力来支持自己、关心自己。多往好处想,多往感恩处想,这样才会激发自己的工作热情。要反思自己不成功的地方,重在总结教训。同样是下去的干部和学生,但是收获和成长并不相同。要学会互相交流、互相体量、互相收获、互相弥补。要反思自己的成长,重点规划好以后的路。凡是成功的人士,他们的成功都不是稀里糊涂得来的,绝不是车到山前必有路,这样的“顺其自然”得来的。他们都把自己的未来设计得非常好,这些设计有近期的、有中期的、有远期的。只有规划好了,才会一步一步坚持走下去。
第三,各级组织要建立完善培养激励机制。中央、省委把 “一村(社区)一名大学生干部”工作作为培养年轻干部、培养造就接班人的大事来抓,全国将在5年时间里选拔10万大学生到基层。这既是党对10万大学生的信任和期盼,也是党对各级各部门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希望和期待。各级组织一定要对此项工作真正重视、真心关怀、真情爱护,积极创造成长的空间,搭建他们发挥作用的舞台。要建立经常性的教育管理机制,健全完善学习培训、工作考核、督促检查等制度,特别是要通过加强培训、结对帮带等方式,不断提高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要建立全方位的关心服务机制,认真落实有关待遇政策,妥善解决吃、住、行等基本生活问题,注意了解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为他们提供相互沟通和交流的平台。要建立激发活力的表彰激励机制,注意把培养、表彰和使用有机结合起来,特别是要创造平等、公开、公正的成长机制。可采取定向零起点公选方式,拿出一定的科级干部职位,面向“一村(社区)一名大学生”干部进行公选,让其中的优秀者走上科级干部岗位,让他们真正感受到“有为才有位”,只有干好工作才能成功成才。(中共遂宁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雷世界)
延伸阅读:
- 北京大学生“优秀村官”事迹报告会首场在农大举行 (2007-08-20)
- 热热闹闹盖新房 欢欢喜喜迎村官 (2007-08-20)
- 京郊大学生村官上岗担任法治宣传员 (2007-08-20)
- 当了村官,更要走好职业路 (2007-08-20)
- 朝阳今年招聘160名大学生村官 (2007-08-20)
频道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