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阳:投进大山的怀抱
生活在城市的小伙子张阳是铜仁职业技术学院首届毕业生。2006年10月他通过初选和复选的严格选拔程序,从上万名竞聘者中脱颖而出,成为铜仁市茶店镇开天村的村委会科技副主任、村团支书。2007年5月,他作为铜仁市唯一代表参加贵州省首届“一村一名大学生”培训班学习。2008年2月,他又作为我省唯一代表,参加角逐全国“十佳大学生村官”。
一年多来,张阳经常在崎岖的山路上奔波,脸颊被阳光晒黑了,手掌被劳动磨粗糙了。很难想像,这是位家境不错的都市小伙子,父母的独生子。下乡之前,他已经被贵州最大上市公司南方汇通聘用,可他最终选择了乡村。
是什么促使24岁的张阳告别舒适的城市生活来到农村?在与张阳的几天接触中,我们发现他的答案其实很简单:“因为我在这里觉得幸福快乐,觉得自己有价值。”
这是个乐观热心、有点腼腆的小伙子,他的同事和当地村民告诉笔者:“我们最喜欢看到张阳对我们微笑。”
张阳,就是这样一个阳光男孩。
“我们的工作努力一点,乡亲们的痛苦就减少一点”
2008年,百年不遇的雪灾莅临黔东,茶店镇1.8万人受灾,大面积的农作物乃至电力、水利、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严重受损,全镇长时间停电停水。全镇最低气温创历史新高达零下11摄氏度,穿越镇境的铜(仁)玉(屏)高速公路路面结冰厚度有7厘米,所有通信基站皆不能保障电力供应,只有党政办公室的一部固定电话保持与外界的联络。
去年1月18日,已是茶店镇实行交通管制封路的第5天,心急如焚的张阳冒着危险,一步一滑地进村入户调查灾情。次日,张阳与同事们兵分4组走访慰问受灾乡亲。一行6人脚上裹着草绳,背着粮、扛着米、挑着菜,胳膊下夹着新棉被,高一脚、低一脚地行进在冰雪中。途经一个罡风乱窜的山坳时,张阳看见一个背着小孩的农妇正一步一步地探着脚艰难地往前挪,小孩已哭得脸色青白。他立即过去帮这名妇女用皮衣把小孩包好,并解下自己御寒的围巾裹牢孩子的双脚,再解下自己脚上防滑的草绳给妇女绑上。孩子的哭声停住了。妇女十分感激:“没想到风雪中还能遇上好心人,是你们帮助我解决了大困难啊!”
天黑前,他们赶到最后一户姓蒋的五保户家。看到张阳他们翻山越岭送来的一堆年货,老人感动得热泪盈眶,握着张阳冰冷的手说:“冰雪封山,我们都好久不敢出门了,你们怎么就上来了?”
晚上8时,他们顾不上吃饭,急奔五保老人老何家,看见老人的三间土墙瓦房积雪已有10多公分,堂屋的山墙已出现裂缝,随时有坍塌的危险。饥肠辘辘的张阳冒险上到房顶,把积雪清理得干干净净,消除了隐患。
这一天,平时徒步需2小时的山路,他们足足耗时9个钟头,先后为5户五保老人和6户重灾户送去12床棉被和200多公斤大米,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逐户送到了灾民家中。
当红色冰雪预警信号发布时,张阳挺身而出奔赴抗灾第一线;当滞留公路上的人们望眼欲穿时,张阳三番五次对他们嘘寒问暖;当又一轮冰雪袭来时,张阳拖着疲惫的身躯给乡亲们送去了希望……每天,张阳就这样顶风冒雪,艰辛地奔走在乡间崎岖的雪路上,滑倒了爬起来,累了就站在雪中休息一会。
不久,返乡农民工和学生大量滞留铜玉公路,大批旅客陆续徒步来到茶店救助站。他们大多数人已经步行了10多个小时,早已筋疲力尽。当救助站迎来第一批滞留人员时,张阳立即加入救助队伍,向滞留旅客发放方便面、馒头、热姜汤、纯净水,并耐心地对滞留旅客进行劝慰。那一夜,600余名滞留旅客获得及时救助,不少人感动得流出了泪水。此时,气温降到了零下9摄氏度。凌晨4时许,疲惫不堪的张阳和衣坐在救助站的椅子上睡着了,天刚麻麻亮他又急忙上路安置新来的一批滞留旅客。从广东打工返乡的张建强夫妇因思家心切,徒步抵达茶店时双双高烧不退,张阳见状及时协调车辆,将他们送往铜仁城区救治。每天,他还用电话跟踪了解这对夫妇的医治情况,直至两人康复出院。
那段时间,张阳不管白天给村民发放救灾物资多么忙多么累,晚上他都坚持蹲守救助站值班,力所能及地为滞留旅客排忧解难。1月25日凌晨4时,一宿未眠的张阳接到孕妇余小燕临产的消息,因当地医院条件有限,急需送铜仁市区分娩。他迅速联系上救护车,及时把痛得直冒冷汗的余小燕送进了城区的医院。余小燕住进医院后顺利产下一对儿女,母子平平安安。
“我们工作努力一点,就可为乡亲们解决一些实实在在的困难,他们的痛苦就减少一点!”20多天,张阳连续奋战在抗灾救灾第一线,每天睡觉不足3个小时。累了,就在临时救助站打个盹;饿了,就在现场啃几口馒头。那段时间,人们总看到张阳手持铁锹一边清除路面冰雪,一边铺沙撒盐,手上磨出了血泡,脚冻成了冰块,感冒嗓子沙哑也毫无怨言。灾情缓解后,张阳就东奔西跑协调上级部门下拨的农业生产救灾资金,用于灾区购买种子、化肥、农药、农膜、畜牧疫苗等物资,配合技术人员深入村组指导农业生产,加强对受灾小春农作物田间管理的技术指导……
尽管冰雪灾害如同大兵压境,但茶店镇党委政府还是兑现了不能“冻死一人、饿死一人”的庄严承诺。
“我愿意在这块土地上默默地奉献”
初来茶店时,张阳一时找不到工作重点,总觉得心里空荡荡的。为了使自己更快地从一名大学生转型成为一名合格的村官,他暗暗告诫自己:“决不能碌碌无为,无所事事。”短时间内,平均日行25公里山路,走访了全村19个村民组的1153家农户,重点调查了留守儿童、贫困家庭的子女、孤寡老人、特困农户等的境况。遇到不懂的问题,他虚心向村组干部请教,并积极与党员、致富能手、群众等社会各界人士进行交流。
为了动员村民发展养殖业,张阳将国家的惠农政策一条一条地进行讲解。有的村民仍不理解,他就反复进行疏导,并用身边成功的事例激励他们,提高了村民的致富意识。
当年,开天村被列为省新农村建设“百村试点”之一,村里的建设项目一个接一个,工作任务繁重。为此,张阳协助镇(村)里主要领导认真调查研究后,对基层工作也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乡亲们是那么善良朴实,他们的愿望简单而切合实际。所以,他认为发展农村经济的关键就是搞好实用技术的“传、帮、代”,抓好该项目的推广落实。
紧接着,张阳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与同事们携手建设开天的美好明天:先后筹集资金4万元,带动10位青年农民进行项目领办,从浙江引进反季节草莓进行推广,在当地掀起了种植草莓的热潮;建立了“开天紫皮大蒜”蔬菜基地5000亩,初步形成了“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以沼气进万家工程的深入推广和畜牧养殖业的发展为契机,大力推广“畜→沼→菜”生态种植模式,大大节约了种植成本,提高了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利用省畜牧局建立示范养殖基地项目和青岛帮扶资金及小额贷款作为启动资金,发展畜牧养殖示范大户40余户,修建畜牧水产养殖小区6个,养鹅示范户4户,探索出了一条无激素、无公害的生态养殖和“科技部门+养殖小区+企业+农户”的发展道路;利用夜校、业余团校、远程教育等阵地,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40余次1200余人次,外出学习种养技术8次,有效提高该村村民运用科技抓生产、谋发展的能力,为该村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步伐和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打下了坚实基础。2007年,该村人均收入达3860元。
如今,开天村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确定了今后的基本发展思路——建立以大蒜为主的蔬菜基地;建立养殖小区,培养养殖大户;瞄准市场需求,围绕以大蒜种植为主的蔬菜基地建设,逐步打造“一个中心、两个基础”的发展模式,充分利用开天村的“自然空调”的气候优势,培植蔬菜种植业的拳头产品,走大户带动型、市场和品牌带动型、企业带动型的发展道路,促进农民增收,初步形成了大蒜、果园、生猪、蔬菜、牛羊5大产业基地。
前不久,张阳被抽调到镇党政办公室担任信息专干兼镇团委副书记、青年志愿者服务(突击)队队长,以及负责《茶店信息》、《开天信息》、《新农村简报》、《茶青简报》的编辑工作。
“我们村的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希望获得方方面面的支持!”每一次,张阳进城办事之际,总要向有关负责人发出如此请求,张阳已俨然是“开天人”。
“用一颗感恩的心投入新农村建设”
张阳坦陈:“一年多来,我从印象中认识农村、了解农村到现实中服务农村、奉献农村,学到了许多书本里学不到的东西;在这个农村大学课堂里,我一边积累工作经验,一边丰富人生阅历,这是我一生都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财富!”
他认为一年来的村官生涯,使自己受益匪浅,领悟到人生真正的价值,深刻地认识到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的带头人、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和发展农村先进文化的带头人任重道远!经历了农村的历练,他表示要用一颗感恩的心投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用一名当代大学生村官的青春和智慧,书写一部属于自己的“激情燃烧的岁月”!
去年3月29日至30日,第二届“全国大学生村官论坛会”在北京举行,张阳代表我省3500名“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官出席大会作经验交流发言,并被团中央邀请作客《中青网》,他与主持人、青年朋友和网民,就自己在农村工作、锻炼、成长的经历进行了交流:
问:你感觉来到农村是你正确的选择么?你是否后悔过?
答:刚去时有段时间也动摇过,因为很多事情并不是我们想的那么美好和简单,所以产生过矛盾心理,不过现在已经适应了,不经风雨怎见彩虹?这是我青春路上无悔的选择。
问:谈谈你从上任到现在的感受。
答:当我看到自己的付出得到回报,看到农村发展的进步与速度,虽然还有许多地方有待改善,但乡亲们热情积极地响应党的号召,使我看到了希望,看到了自己发挥的作用,虽然渺小但很伟大。
问:你认为在农村是否体现了你的人生价值?
答:中国有70%的农民,能为农村为西部奉献自己的力量我感到无限荣耀,因为这正是祖国发展的需要。我的人生价值从中亦获得了升华。
问:你到村里感觉自己思想上有什么变化?
答:学会了理性地思考问题,看清了自己在实际工作中的不足,学会了坚强与忍耐。
问:你是否了解你所在的村子?了解多少?
答:从村民情况到党政班子及村的基本情况一一了解。这是我了解农村的一个窗口,它可以折射出“三农”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问:你为村民做了些什么?
答:义务普及健康知识和文化知识,教会村民使用电脑学习远程教育,开设村民夜校技术培训班和扫盲班,组织村民参加劳动力转移培训,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村民,积极利用自己“大学生村官”的身份为村里跑项目拉资金,完善村级领导班子结构,帮助他们摆脱封闭的思想。
问:你认为村民对你是否满意?
答:满意,因为我所做的事情是渺小的,但发挥的作用还是很大。
问:介绍几件你在工作中最难忘的事情。
答:协助秋种;下田指导春耕;利用远程教育开设村民夜大技术培训班;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林权改革;为村民解决日常纠纷。
问:聘期结束后你是否还愿意在农村发展?
答:大学生想留在城市的很多,愿意扎根农村很少。如果有机会的话,我希望能为新农村建设做更多的事情,毕竟农村特别需要更多的优秀大学生,我们回报社会的人生理想可在农村广阔天地里实现。
问:给大学生村官或大学毕业生的寄语是什么?
答:不去想成功与否,既然选择了农村,便只顾风雨兼程。
这次论坛会上,张阳被全国150名大学生村官代表以最高票推选为大学生村官执行委员会委员,并被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特色村工作委员会聘任为委员。散会后,他就风尘仆仆地赶了回来,他说“灾后的工作重,不要耽误乡亲们的活计”。
走近张阳,感受到的是这个阳光男孩的魅力。
“他的到来,为我村新农村建设、经济建设、技术知识更新、村级班子建设、为全面发展我村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感谢党委政府派来了一名技术知识过硬,能真真正正为农民办实事的大学生,使我们农民受益!”原开天村村委会主任聂怡国如是说。
“他能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工作态度认真,做事踏实,有责任感、有爱心,并且吃得苦,善于与人沟通。”茶店镇党委副书记宋宇和镇团委书记付雯对张阳如此评介。
当笔者把这些好评转达给张阳时,他平静地说:“这是大家对我的关爱与鼓舞,其实我工作上还存有处理事情不够稳重等很多不足;今后,我将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以踏实的工作作风和真诚的工作态度为乡亲们服务。”
2008年10月27日,首届“中国十佳大学生村官”评选揭晓,张阳作为十佳中最年轻、学历最低的村官登上了颁奖台。
2008年12月21日,张阳应邀出席了在中南海举行的大学生村官座谈会,张阳的发言得到了中央领导的肯定。在与清华学生的面对面交流中,张阳与他们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很多清华学子表示一定会选择贵州山区,因为他们知道那里真的需要人才。
张阳曾经在自己的一篇文章中写道:“个人的力量是微弱的,一滴水只有溶入大海才不会枯竭,我清醒地认识到在服务基层的工程中,只有大家一起努力,才能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 北京大学生“优秀村官”事迹报告会首场在农大举行 (2007-08-20)
- 热热闹闹盖新房 欢欢喜喜迎村官 (2007-08-20)
- 京郊大学生村官上岗担任法治宣传员 (2007-08-20)
- 当了村官,更要走好职业路 (2007-08-20)
- 朝阳今年招聘160名大学生村官 (2007-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