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铜川梯次培养大学生村官 逐步选聘入公务员队伍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杨彦 许胜…
    为确保大学生到农村“待得住、干得好、有出路”,陕西铜川市加强大学生“村官”梯次培养,初步形成优秀大学生“村官”逐步进入公务员队伍、领导干部岗位的遴选机制。 

  铜川市委组织部、市委基层办于日前制定了两个《意见》,对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1年左右的优秀大学生“村官”,提任到村党支部副书记岗位上进行锻炼,对能力强、表现突出、群众拥护的可以选拔或任命为村党支部书记。另外,表现优异的大学生“村官”还可以按梯次培养晋升为乡镇领导,甚至县级党政领导。

 

去年回自己老家当村官的浙大毕业生王月,如今已经在江苏省南通市港闸区幸福乡蒋坝村工作了10个月,对于村官这份工作,王月有了很多切身体会。

    虽然是回老家工作,没有语言的障碍,交往的也是自己熟悉的村民,但是王月还是碰到了很多棘手的问题。“比如最近村里在做征地工作,但是我之前对农村的土地政策一无所知,相关的政策自己还得先听村干部解释一遍,工作起来很吃力。”王月本科学的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一开始连财务报表也看不懂,村级财务实际上是村财务现教的。

    “对于那些志在农村的大学生生来说,如果仅有一腔热情,却缺乏最起码服务农村的基础知识,这样的服务只是空想。”浙大校领导表示。

    一年前,温总理曾勉励浙大学子“深入农村,了解国情,上好不可或缺的一课”。正因为基于这样的考虑,浙大在多种专业选择中特意增加了“农村推广”专业,用通过专业化建立长效机制,直面田野的方式,弥补大学生农村实践经验不足的弱势。

  或许有一天,这些人会像一颗种子

    让大学生在走出校门前,先认识一下占全国58%的土地面积和64%的人口的中国农村吧

    与一般的“科学硕士”学位不同,浙大此次开设的是“农业推广”是一个“专业硕士”学位,也就是说,在对这个学位的培养方案中,重点不是让学生进行学术研究,而是更偏重于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在此之前,我国高校中开设较多的专业硕士包括有法律硕士、工商管理硕士、会计硕士这样职业性很强的专业,而像浙大这样以“村官”为职业专门设置专业硕士,面向应届毕业生在省内尚属首例。

    据悉,今年国家一次性新增了5万个专业硕士的名额,而且首次面向应届毕业生招生(过去专业硕士都要求有3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国家高等教育政策的一系列调整,实际上是在传递一种信号,那就是国家对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的迫切需求。”浙大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应飚表示。

    在“农业推广”专业的课程设计中,记者发现许多课程内容都是针对现在农村的实际问题而设置的,比如说现在许多村镇都在进行新村规划,“村官硕士班”就会有关于村镇建设与规划的内容,告诉学生怎样的规划是符合农民需要的。

    “我们在调查新农村建设时发现,一些农村建起了带电梯的农民公寓,认为把房子建成与城里人一样就是在搞新农村建设了,实际上这样的房子,农民连农具都搬不进门。”卫龙宝表示,他希望大学生在学习了一些基本的知识后,可以帮助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少走弯路,避免农民不必要的浪费。“这些知识,看起来只是一些理念性的东西,但却是在农村管理工作中需要大学生体现的。”

    在两年半的时间里,“村官硕士班”的学生将会有半年以上的时间,被安排到农村开展实践工作或进行挂职锻炼,让他们跟着村里的村官,像工商管理课程中“企业导师”的传授方式一样,手把手地学习怎样开展农村工作。

    “我们的设想是,实习的村子最好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能够体现农村建设中不同问题,比如说民营经济比较发达的,存在土地流转情况的,或是农村正在过渡为城镇化的,又有区域还在发展农业经济的,这种综合性比较强的村,可以让学生在实践时接触到不同的情况。”不过,这样面面俱到的农村并不好找,卫龙宝目前初步比较中意的一个实践基地,是萧山的几个经济强村。

    “浙江农村的许多做法,在全国走在前列,把这个专业设在浙江,具有非常丰富的一手资料。”记者发现,在此次招入的24名学生当中,籍贯分布全国多个省份,或许有一天,这些人会像一颗种子,将浙江农村建设的先进经验带回自己的老家,生根发芽。

    上个月,王月回浙大汇报工作时,听说学校开设了这个“村官”硕士专业,“当时就觉得特别有意义,我也想明年去考这个专业。”

    除了在硕士专业对农村工作进行专业化探索之外,今年9月,浙大还将在本科专业中开设村官专业的辅修班,以满足大批本科生的就业需要。在正在完善的《浙江大学村官辅修专业培养方案》中,记者看到课程不仅包括农村社会学、农业与农村法规、农业经济与管理,还有像农产品储运与加工、农村电网规划、植物保护这样的选修课程。

    负责的老师说,到时全校所有专业的本科生,都可以申请辅修村官课,“在走出校门前,先认识一下占全国58%的土地面积和64%的人口的中国农村吧!”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