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丽水三大学生村官办起自己的工作简报
今年初,这三位大学生经过村官选择考试,被分配到高坪乡的高坪村、湖连村、石屋下村任村委会主任助理。面对农村广阔天地,三位大学生“村官”意气风发,三人经常在一起交流、探讨农村工作经验和当“村官”心得,萌发了一个想法:是不是可以把村里的动态新闻、发展思路、工作成效等编成一份简报,与全镇干部群众共享?同时,也可以通过编简报拓展心路、交流经验。
年轻人充满激情的想法得到了高坪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经商议,新编的简报取名为《大学生村官实践报》,八开四版,每月一期,版块有我的“村官”之路、乡镇动态、政策法规解读等。三位年轻人自采自编,乡里条件简陋,他们就自己凑在电脑前,用简易文档制作,然后用打印机打印出来。经过一番努力,3月底,第一期《大学生村官实践报》与大家见面了。
“大学生‘村官’很有才华,希望他们真正融入农村,由‘配角’变‘主角’,尽快茁壮成长。”高坪乡党委书记张珍说。
培养大学生“村官”总动员作为全国首创的“村官”专业,河南农业大学可谓是下足了功夫,校党委副书记杨德东亲自率队组建“村官专业”培养方案调研小组,对该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全面调研,多次到县(区)组织部、乡镇、村和大学生村官等不同层次人员召开座谈会,了解农村对大学生人才的实际需求。
“这个专业就是要培养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的,在农村基层从事管理工作,具有一定政治素质和创新精神,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村官’专业与其他专业是完全不一样的培养模式,更注重实践能力,主要是培养管理者,不是技术员,要求他们的知识面宽,但不要求专。”杨德东书记告诉记者。
据了解,目前“村官”专业已经基本确定了两种培养模式,“2+2”模式和“2.5+1+0.5”模式。所谓“2+2”模式就是学生第一、二学年在校内学习,新生入校时就要给每位学生确定一个基地村作为其对口联系村;第三、四学年学生到基地村挂职。而“2.5+1+0.5”模式则是学生在校学习两年半,之后到基地村挂职学习一年,最后一个学期参加社会调研、参观考察学习。
以上两种培养模式都重点强调了学生的实践锻炼环节。至于哪种模式更适合该专业人才的针对性培养,更有效,更可行,需要进一步调研论证。
“我们的老师也不一样,不仅有校内老师讲专业知识,我们还把校外各级党政部门的主要领导请进校园,从企业、从乡村工作一线把那些优秀的企业家、乡村干部和优秀的大学生‘村官’请进课堂。”杨德东书记说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实践。
半年时间里,已经有20多位大学生“村官”走进大学生课堂,以他们的亲身经历和感受给他们讲述大学生“村官”的酸甜苦辣。
“我们第一届学生一定要培养好,对那些有信心立志到农村去的学生重点培养。”据河南农业大学农村发展与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孟祥远介绍,学院计划对该专业的学生在一年级开始分流,让大家有重新选择专业的机会。
据悉,在全校一年级4000多名大学生调查中,有28%的学生愿意到“农村发展与管理”专业学习。
上一页 解除大学生“村官”的后顾之忧
4月18日至19日,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村官”论坛在河南省漯河市舞阳县举行。论坛上发布了《大学生“村官”发展报告(2009)》,报告称,全国现任大学生村官总数达到13万人以上,其中2008年发展人数占总数的50%以上。可以说,大学生“村官”进入农村为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鲜活力。
但是实际上大学生能否真正扎根农村,对于大多数村官来说,今后的选择还处于不确定状态。
“农村与城市相比,各种条件相对来说比较落后,许多人宁愿在城市‘飘’着,也不愿到农村去工作;更重要的是没有建立起完善的长效机制。”孟祥远院长告诉记者。
据了解,现在农村很需要层次高、素质高的村官来任职,以提高农村干部队伍的整体水平,更需要有较强农业技能、掌握新技术的人才来带领农民致富。大学生真正愿意到农村就业的并不多,一些经济强的村子还好一些,贫困村就根本没有人愿意下来,就是下来了也不容易留住人。还有就是现在村委会的干部都是竞选的,如何保证大学生村官能顺利入选,这在一些农村家族势力和声望左右选举的情况下成为难题。
在大学生“村官”中也不乏利用自己的技术知识,在农村闯出一片天地的优秀“村官”,李辉是2008年许昌市新选拔的大学生村官,担任邓庄乡邱庄村主任助理,进村后他发挥自己电脑特长,利用远程网络教育平台,对全村养殖户进行培训,迅速调动起了群众发展养殖业的热情,在今年村委换届中,一举当选为邱庄村委会委员。
据悉,地方在招聘村官的时候,一般是三年作为一个任期,并以优惠政策比如高薪、满两年后优秀“村官”可优先录用公务员、报考研究生加分等来吸引大学生报考村官。
实际上,农村的情况一般比较复杂,“三年之后村官将面临就业再选择,如果政策设计不好,大学生何去何从还很难说,目前我们主要从思想加强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工作,如果建立起大学生‘村官’的长效机制,大学生更能发挥建设新农村的作用。”孟祥远坦陈。
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侯先志建议:“国家应大幅度增加农村基层的公务员岗位,吸引愿意涉农的年轻人往下走,经过选拔,让愿意到农村就业的学生进入公务员队伍。”
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大学生村官准入、退出制度,解决了大学生的后顾之忧,才能够更好地让大学生村官在广大农村发挥才智,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
上一页
- 北京大学生“优秀村官”事迹报告会首场在农大举行 (2007-08-20)
- 热热闹闹盖新房 欢欢喜喜迎村官 (2007-08-20)
- 京郊大学生村官上岗担任法治宣传员 (2007-08-20)
- 当了村官,更要走好职业路 (2007-08-20)
- 朝阳今年招聘160名大学生村官 (2007-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