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籍大学毕业生 考到青川灾区当村官(图)

来源:重庆晨报 作者:佚名

    2009年4月19日,青川姚渡镇,重庆籍公务员李静(左)和重庆籍工作人员李成令(中)在向当地居民了解情况。

  ■万州小伙李成令得知灾区招聘村官,报考来到姚渡

  ■初到时顿顿吃面食,后来习惯了余震,照样睡得安稳

  ■镇党委书记表扬他能力不错,仍需磨炼,前途远大

  4月19日中午1点50分,本报记者一行历时4小时,借道陕西、甘肃地界后,终于抵达青川偏远的乡镇———姚渡镇。

  脚穿解放鞋的重庆籍村官李成令早已等候多时,见记者是重庆老乡格外高兴,当即带记者到伙食团吃了一顿四荤四素的“大餐”。

  姚渡镇地处四川、甘肃、陕西三省交界处,去年地震时,镇上部分房屋受损。李成令说,当初来灾区上任前,以为条件很艰苦,还专门从成都背着被子来的,从成都到姚渡镇花了两天时间,谁知道这床被子并没有派上用场。

  发囧事》

  初来顿顿吃面食

  23岁李成令是万州弹子镇人,毕业于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水土保持专业。去年6月毕业后,他回重庆找工作,在老家参加了几次招聘会,转眼到了7月,工作还是没有着落。

  一天,他在网上看到一则四川招村官的消息,于是心动了。“我在都江堰生活学习了3年,心里一直惦记着灾区,看这则消息就心动了,于是报考了受灾区县青川的村官。”

  四川省去年7月招聘的这批大学生村官,主要担任村文书或村党组织副书记、主任助理、群团干部,聘期3年,重点向灾区倾斜。

  很快,李成令收到了“9月26日在青川县面试”的通知。“对于面试我还是比较有信心的,从成都出发前,我以为灾区条件不好,还专门背着被子。”李成令说。

  10月5日,顺利通过面试的李成令,背着被子坐了一天的车,终于到了姚渡镇。他这才发现,当地不光有板房住,还给他发了一床被子,而且有肉吃。

  李成令稍不习惯的是,姚渡镇与甘肃文县、陕西康县接壤,当地人饮食习惯偏向北方口味,吃馒头算是一顿,吃面条也算一顿,初来乍到顿顿是面食。

  委屈事》

  村民说他不公平

    柳田村距姚渡镇还有两小时车程,他平时都在镇里协助镇上领导的工作。有让村民填表、对村民宣传重建政策等工作的需要时,他才到村里去。

  “我们和群众打交道,经验还是不足,够得学。”李成令说。去年12月发放过冬物资,他从早上一直忙到晚上9点,中午只吃了一顿饭。但有的村民认为李成令把差的东西发给他们,而把好的东西发给熟人了,便围着他和其他几名村官不准离开。

  “我一个外地刚来的人,对谁都不认识,一般情况下遇到什么就发什么。有时候一站就是一天,脚都发酸。”酸甜苦辣一下子涌上李成令心头。

  镇领导赶来后,反复解释说李成令他们几人都是外地来的,在姚渡镇工作时间不长,没什么熟人,请大家相信他们做事绝对公平。李成令和同事们这才脱困回到镇上吃晚饭。

  平常事》

  余震中照样大睡

  李成令带记者来到他和3名同事的寝室,同住的还有一个重庆老乡。寝室就是一间板房,与李成令办公的板房只有一步之遥。

  寝室里摆放着一台信号时有时无的电视机和一盒象棋。室内杂乱的程度与李成令形容的“大学男生寝室”一样,这让他很不好意思,“平时比较忙,大家都很少收拾。”

  李成令到姚渡镇后,还遇上过几次余震。听镇上居民说,在他来之前的7月24日、8月5日两次余震比较厉害,还造成姚渡镇大量房屋倒塌。“我来了后,经历大的余震也有两次,所以现在没把余震放在心上。”

  目前仍时有余震,有时将板房震得哗哗响,“但我早就习惯了,晚上在余震中睡得安稳,最多翻个身又睡了。”

  高兴事》

  受领导当面表扬

  正说话间,姚渡镇党委书记王德平赶到了。

  听说有重庆记者来采访李成令,王书记很高兴地说,“这个小伙子不错。明知灾区辛苦,还专门申请到边远的青川来,并选择到青川最偏远的乡镇来当村官,这让人感动。”

  “起初,我们对他的水平还有所怀疑,但后来发现他的水平很高嘛。”王德平笑着说,李成令的工作能力显露出来后,镇里不仅决定让他担任柳田村村委会主任助理,而且让他一有空就回镇上来,处理一些事务,他都干得有条有理。

  “只是他在处理灾区基层事务、拆迁安置工作时,还需要磨炼。他还年轻,还有很多的煅炼机会,将来前途远大。”王德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