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大学生村官的培养机制提高履职能力

来源:大学生村官网 作者:秦斌

     2008年9月南昌招聘的第一批大学生村官上岗任职,经过一年多的锻炼,工作热情普遍较高。村官们在农村工作的实际情况怎样?收获多大?带着这些问题经过大量走访并结合我自己一年多村官工作经历,谈谈当前大学生村官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提高村官履职能力。

    南昌招聘的第一批大学生村官67人,分赴南昌市的四县两区。村官们到村任职后,多数面临适应农村生活时间较长、短期内难以融入农村与村民打成一片、找不准工作重心等难题。总结起来有以下原因:多数大学生村官在城市长大,根本没有农村生活的经历,对农村、农民、农业缺乏认识;农村人际关系复杂,家族势力影响较大,工作琐碎繁杂,“外乡人”很难被农村社会接纳;农村经济困难,缺乏资金与项目,大学生村官带领村民创业致富的愿望难以实现。

     以上所述问题,影响了大学生村官们工作的积极性。为使村官们会服务农村、能服务农村、服务好农村,必须完善大学生村官培养机制,提高村官履职能力。

       一、延长村官任期。建议将大学生村官的服务期限延长为三年,大学生村官便有了至少一年时间来熟悉当地情况,进而在后两年时间来实现带领村民创业致富的愿望,发展当地经济。并且有三年的时间来实践自己的想法,这将更有利于大学生村官用自己的学识、先进的观念影响农村、帮助农村、发展农村,同时也能在源头上将真正有志于建设新农村的大学生筛选出来。

二、完善选拨制度。完善村官选拔制度要尽可能做到“三优先”原则,即有农村生活经历的人优先;所学专业和当地经济发展优势相关的优先;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拔本村毕业的大学生,不能安排在本村的,按照就近原则安排,以尽量缩短大学生村官适应农村生活,熟悉当地“三农”情况的时间。让真正熟悉农村、热爱农村、致力于发展农村的大学生村官扎根农村建设农村。

三、目标任务制度。 实行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目标任务管理,乡镇党委与大学生村官签订工作目标责任书,明确其年度工作目标任务,促进大学生村官自觉把工作重心与村“两委”中心任务和重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创新思路,积极进取,逐步逐项抓好落实,真正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

      新农村建设最需要人才,把人才拉向农村的道路并不好走。因此,“大学生村官”计划在实施过程中,需要不断完善大学生村官培养机制,提高村官履职能力。使大学生村官在农村会事干,能干事,干成事,干大事。( 新建县樵舍镇樵舍村委会主任助理:秦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