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健全五培养机制帮助大学生村官进入角色

来源:大学生村官网 作者:全周良
  大学生村官虽然学历高、理论水平高,但是也存在基层工作经验不足,对农村实际情况了解不深,农村工作的方式方法不多的问题,因此,要大力建立健全“五培养”机制,帮助大学生村官迅速进入角色,扎根基层发挥作用。

  定岗定职式培养。根据农村不同实际情况及大学生村官能力素质,安排大学生村官在支部书记助理、主任助理、团支部书记、妇联主任等具体岗位独立工作,明确岗位职责和工作目标,制定大学生村官考核制度,对完成任务或工作成绩较好的给予表彰,并在乡镇村干部例会上交流工作心得。同时,对各类重大创建活动、重点工程等提出一定的单项性任务,适当分解,交任务、压担子,鼓励大学生村官树立信心,培养他们独当一面开展工作的能力。

  启发介入式培养。一方面通过让大学生村官参加主持干部例会、村民代表大会、党员大会等会议,引导他们真正参与到村级决策中来,提高其行政管理和组织协调能力。另一方面通过推行大学生村官例会交流、工作点评等制度,启发大学生村官引领致富、带领致富的思维,适时提出符合村级发展的思路和举措,增强他们干事创业的信心。

  谈心感化式培养。乡镇党委每季度与大学生村官进行一次谈心谈话,充分了解大学生村官现实想法,工作、生活、学习等方面的情况,全面掌握大学生村官思想动态和工作状况,采取关心爱护、心理疏导、教育引导等办法,帮助大学生村官理清工作思路,解决实际困难,激发其扎根基层的工作热情。

  导师帮带式培养。开展大学生村官拜师学艺活动,为大学生村官明确导师和辅导员,即由所在村党组织书记任实践导师,同时选择1名以上经验丰富、能力较强的其他村干部作为帮带辅导员,重点向大学生村官传授农村工作经验和工作方式方法,帮助他们尽早熟悉村情民意,独立承担并开展基层工作。

  大胆实践式培养。结合干部直接联系群众活动的深入开展,为每名大学生村官配发入户手册,在入户走访前,村党组织负责人都要给大学生村官安排工作任务和课题,要求带着任务走访、带着感情入户、带着技术服务、带着疑问问计、带着政策宣传,“零距离”接触,全面提升大学生村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作者单位:云南省丘北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