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期大学生“村官”离乡返城 一种无形的损失
来源:京郊日报
作者:佚名
今年7月,京郊首批2016名大学生“村官”三年履职期满,即将卸任,又到了重寻定位的时候。据报道,大学生“村官”留任,不管是主观还是客观原因,毕竟只占很小的比例。更多的则是重回社会,进行其它的选择。大部分大学生“村官”的离开,不管对于这些大学生来说,还是对于他们曾经服务过的农村来说,都是一种无形的损失。
经过三年锻炼,大学生刚刚熟悉了农村环境,开始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一番,却又面临“返城”的现实。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刚熟悉情况后离开,换上新的大学生“村官”再去熟悉,等熟悉情况后再离开的非良性循环现象,实在是遗憾多多。遗憾一,农村经验付东流。三年实践所得颇丰,但离开农村再次走入已然陌生的城市社会,面对新的工作岗位却要从零开始,而对新大学生“村官”来说也面临从零开始的尴尬。一位大学生“村官”说,经过三年锻炼,对农村情况刚刚熟悉,且也有了一些助民增收的思路,结果却要离开了,颇觉可惜。遗憾二,政策初衷未实现。国家让大学生进村任职,除缓解暂时就业压力之外,根本目的是希望更多大学生扎根农村,施展抱负。遗憾三,政策引导待完善。如何“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让大学生“村官”从人到心都扎根农村,这是有关部门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激励他们为“三农”发展建功立业,实现其自身价值。
笔者认为,要想留住优秀的大学生“村官”,首先要着眼新农村建设大局,不断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制定任期届满分流导向机制,确保各项优惠政策充分落实,保证长期稳定吸引和留住真正热爱农村、有能力的大学生扎根建设新农村。其次要提高其社会地位,改变其身份,让其从“村官”变成乡镇长期驻村的公务员。最后,各级政府应把大学生“村官”看作重要的人力资源,注重长期培养、开发和管理,形成整体规划,产生示范效应,从而推动“三农”工作顺利开展。
延伸阅读:
- 到基层工作是机会 大学生村官切莫被截留 (2009-06-16)
- 设立专门的大学生村官专业不可取 (2009-06-16)
- 选聘大学生村官,一时之举还是长久之策? (2009-06-17)
- 大学生当村官,怎样才能做好 (2009-06-19)
- 寄语大学生“村官”:“三要三不要” (2009-06-23)
频道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