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好使用好大学生村官应注重四个结合

来源:邯郸日报 作者:陈珍礼

    选聘优秀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党的十七大以来党中央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的重大措施。邯郸县自2006年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官”工程以来,不仅有效地解决了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普遍年龄结构偏大、文化层次偏低、能力素质偏弱、创新意识不强、法制意识淡薄等问题,而且转变了村民的思想观念、传播了先进知识技术、拓宽了致富信息渠道、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充分利用好、培养好这支生力军,必须做到四个结合:一是所学与所用相结合。学与用的关系,即所学专业知识和农村工作实践相结合的关系。要引导大学生把当村官当作人生的又一个新的起点,把广大的农村当作自己大学生活后的第二课堂。要真正带着责任和感情向实践学习,通过社会实践提高自己,多读“无字书”,主动从书本中“走出来”,到社会这个大融炉里全方位锻炼自己,学习书本上难学到的社会知识和把握大局能力处理农村复杂问题的能力,在社会实践的风浪中锻炼自己,提升自己,尽快融入农村,走进农民。同时,要充分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为群众服务。要把自己学到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发展经济上,多在谋划发展上聚民心、集民智、汇民力,积极引导广大群众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生态养殖业、林产业、农产品加工业、乡村旅游业和劳务经济等能够促进农民增收的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力争在任职期间,能够为当地留下一个好的发展规划、培育一项好的支撑产业、培训一批致富能手、拓宽一条增收渠道。

  二是个体与整体相结合。引导大学生要在工作中充分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敢于表达自己的新思想、新思路,要发挥年纪轻、文化层次高、信息敏锐、接受能力强的特长,敢于在工作中“打头”、“冒尖,做攻坚克难的“急先锋”。但一定要摆正位置,注重搞好与村班子成员的关系,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好“支村两委”班子的团结。俗话说“团结出生产力,出战斗力。”要与班子成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要多动脑筋,处理好与台上台下村干部的关系,掌握矛盾根源,及时把解决矛盾的想法、建议等向乡镇领导及县委、县政府反馈。同时,大学生村官要主动放下架子、俯下身子和村民打成一片,自觉改变陋习,自觉改变村风民风。

  三是锻炼自己与建功立业相结合。当前的农村环境相对艰苦,要引导大学生村官直面现实、甘于吃苦,把到村任职经历看成是一种宝贵财富,当成人生中非常重要的阶段,在磨练中积累经验,为自己的人生道路打下一个扎实的基础。要有胸怀全局的志向。大学生村官要有身处农村心系全局的胸怀,及时了解全村、全乡、全县以及上级的方针政策;要有建功立业的远大理想。既然选择了远方,你便要风雨兼程,无悔前行。既然选择了农村、选择了村官,便要坚信自己当初的选择,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树立好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价值观。要带头创业、带领创业,争当典型,争做模范,走带头创业、致富共富的路子。

  四是自律与监督相结合。要引导大学生村官强化自我约束的意识,时刻自醒自警,自励自强,慎独慎行,坚持从大局着眼,注重细节,不搞花架子,注意树立形象。要克服急功近利和浮躁不安的情绪,不争权、不争名、不争利,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当好人民的勤务员。要进行严格管理。要建立包括上班作息制度、信息上报制度、定期述职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请销假制度的日常管理机制。定期对大学生村干部工作进行量化管理,实行大学生村官工作评议制度。年底由村“两委”、当地群众、乡镇党委政府对大学生村干部进行考评,并建立业绩档案。根据职责分工,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通过交任务、压担子,激发他们的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