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选登:大学生村官保虎勤奋工作服务老区
保虎同志,男,1982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西双版纳勐腊县易武乡纳么田村党总支书记助理。2010年作为大学生骨干选派到云南农村干部学院学习!他具有较高的思想理论素质,理想信念坚定,工作业绩显著,为人正直廉洁,深受广大党员和全体村民的赞誉。自2009年9月年到艰苦的易武乡革命老区担任大学生村官后,扎扎实实抓本地社会稳定,一心一意谋辖区经济社会发展,求真务实尝工作中酸甜苦辣,豁达乐观品生活中喜怒哀乐,实实在在切为百姓奔忙,把人生最美好的一段青春,贡献给了山区人民。
注重协调,树团结干事之风。
村官保虎同志深知,团结出战斗力,团结才能干事,众所周知的道理。一个班子特别是村两委班子,如果不搞好团结整天你争我斗,推拉扯皮,那只能是误了大事,误了整个地区的发展。为此他本人从到村任职那天起,就十分注重团结这个问题,用心摆正自己的位置,加强与各成员的沟通和协调,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讲,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做,任何时候已工作为先,大局为重,经常与其他人员交心谈心,谈思想、谈工作、谈进步、谈失误,自觉维护班子团结,树立榜样。但是他认为团结不是一团和气,无所作为,团结要干事,要出效率,要求两位成员,讲团结要以工作为重,讲干事要以发展为重,讲成效要以落实为重,讲修养要以思想为重。要积极主动找事做。有事做,要抓工作落实。只要人人都树立了以事业为重思想,时刻觉得有干不完的工作,就不会有心思和精力闹不团结。
责任+感情,树勤奋工作之风。
当大学生村官两年多来,工作上从来不敢有丝毫懈怠,他首先想到的是责任,责任感使他勤奋工作,另外在加上对山区人民群众的那份感情,使他时刻牢记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该村是个山区民族贫困村,他刚到这里,很多村寨路不通,电不通,人的思想更不通,工作条件相对艰苦的多,他和村两委班子有一句口头禅:“虽然我们很困难、条件艰苦,但我们快乐并努力工作着”。摆在面前的诸如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农民增收缓慢,财政增长困难等等问题是无法回避的,更不能退缩,只能认真研究加以解决。作为一名知青,他用最短的时间了解村情、寨情、民情,对全村基本情况了如指掌,知道哪家在哪里,知道哪里有一座沟坝需要建,哪里有一块土地适合开发种植什么经济作物。对全村如何发展、群众怎样增收、农业如何增效等方面问题殚精竭虑、日思夜想,在与班子成员一道充分调查研究,认真分析之后,按照“科教兴村、胶茶富村、旅游活村、依法治村”的发展格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胶茶产业、保护橡胶、古茶园、弘扬民族文化、开展旅游,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思路,得到全村各族人民群众认可和积极响应。实践证明,这个思路符合实际,是一个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思路。全村经济发展规划有了,思路清了,机遇来了,更重要的是发动全体共产党员、人民群众抓好落实,他亲自跋山涉水,进村入户,做群众思想工作,落实各种措施,保证各种项目顺利实施。目前,全村经济正朝着良性方向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已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各项社会事业呈现蒸蒸日上之势。全村8个村小组、7个自然村通水、通路、通电,三通,率达100%,广播、电视、电话覆盖率达100%。这里一座座傣式别墅、瑶式建筑、汉族高楼大厦等在青山环抱中拔地而起,小汽车进入了越来越多的农村家庭,昔日贫穷落后的贫困山区,今朝变成了鱼米之乡。“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抓基层组织建设,抓经济发展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但对全村人民深厚情感是促进本人独立工作的动力”保虎同志是这样说的。
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全面推行党务公开。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从本人做起。到村任职以来,他本人提倡精简会议和文件,开短会,讲短话,开解决问题的会,讲有实际内容的话,腾出更多的时间,到田间地头去,到群众中去,到困难多、问题多的村寨去,帮助群众解决问题,改善党群干群关系,正真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结合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云岭先锋”工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活动”,大力推进党务公开的有效途径,增强党务工作的透明度,保障党员和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按照确定的“三公开”工作实施方案,他建议在公开栏内公布涉农各项补贴的发放等,村党务工作情况、年度工作目标、重点项目建设、民主评议党员、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等情况,以及办事职责、办事程序、办事纪律、办事结果和监督办法也按规定公开。同时,有针对性地加大推进农村财务规范化建设的力度,明确了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健全财务开支审批制度,严格支出审批;建立健全村财务公开、村级重大事务民主听证、报告等制度;各村小组对村寨重大项目建设、大额资金支付以及其他重要事项集中议定、民主决策,定期张榜公开,广泛接受群众监督。通过“三公开”工作,所有事项都在规定时限内办结,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创新思路扎实抓好全村创先争优活动工作
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他根据实际,提出了打造“三个机制”,坚持“四个注重”创先争优新模式,并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进行学习,进一步提高党员参与创先争优活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迅速掀起学习热潮。
“三机制”:构建领导机制。成立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创先争优活动的指导工作。健全责任机制。按照分工协作的原则,由他统一领导创先争优活动进村工作,确保创先争优活动顺利开展。期间撰写理论文章,撰写创先争优活动简报40篇。完善长效机制。建立创先争优活动联席会议制度,及时解决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探索建立具有地域特色的创先争优活动载体、措施和办法;完善指导督查制度,纠正存在问题和不足,确保创先争优活动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四注重”:注重丰富学习内容。以“实用、实际、实效”为原则,周密制定学习计划,科学确定学习内容,严格按照建设学习型组织的要求,组织广大党员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各级领导重要讲话和相关文件精神,进一步将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及省、州、县委关于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安排和部署上来。同时,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业务技能,引导广大党员履职尽责创先进、立足岗位争优秀,努力营造创先争优活动良好氛围。注重创新学习方式。按照分类指导原则,根据党员特点,坚持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理论学习与事迹教育相结合、党性教育和业务学习相结合,通过采取集中宣讲、个人自学、讨论交流、专题讲座、观看电教片等灵活多样的方式,不断创新学习形式、活跃学习气氛,激发起广大党员干部浓厚的学习兴趣。注重拓宽学习范围。在活动开展过程中,他重视加强党员干部学习教育,努力提高他们的政策水平和综合素质,促使党员干部自觉做到“五好”、“五带头”。同时,将群众积极吸纳到创先争优活动中来,使广大群众在深入学习党的基本方针政策,掌握更多的农村适用技术,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向广度和深度发展。注重学习取得实效。为使创先争优学习活动不流于形式,取得实效,他切实加强对广大党员的学习监督管理,进一步严肃学习纪律,要求参加学习的人员认真做好学习记录,并通过抽查学习记录等形式,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学习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把参学情况与评选先进结合起来,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党员的学习意识,提高了学习效果。
加强村干部勤廉政教育。他首先严格要求自己,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做到,当好“村官”角色,发挥“村官”作用。充分利用党报党刊、电化教育教材、远程教育等,组织阅读和观看,经常性地开展反腐倡廉活动,进行党风党性教育,要求干部职工要自重、自警、自省、自勉、自励、自爱,严禁利用手中特权谋私、赌博等违法违纪行为发生,使村干部从思想上廉洁守法,从行为上防微杜渐。这些制度的完善,规范了行为,切实转变办事效率不高的现象,提高了村两委在群众中的公信力。他作为大学生村官,工作上勤勤恳恳,生活上简单朴素,常修为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从思想上筑牢反腐败的防线,从未利用手中的权利谋私利。
为了山区离开了坝区,为了边境离开了内地,为了农村离开了城市,为了大家离开了小家。
保虎同志为了山区的发展,放去了在城市舒适的工作,离开了自己的家人,他一心一意为老区任职村人民群众解决了一桩桩、一件件的实际问题。他家住曲靖富源县,有年老体弱的父母在家,而他工作的村离家有900多公里的路程,为了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好,他一年才回家一次,就呆几天,看望老人,总觉得为了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而他自己充当了一个不孝的儿,父母有时絮絮叨叨,但又深深的爱着日理万机,不知疲倦的儿子。他说:“我只能老僧重禅,讲一统忠孝,不能两全”。
回首任职村发展的历程,艰难而曲折;展望未来的前景,他满怀信心。做为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一名大学生村干部,他决心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在创先争优活动活动中,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以人为本可持续的发展观,继续为贫困山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而努力工作。他有一句话自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