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乐东县150名大学生村官 走马上任

来源:海南日报 作者:王红卫
 近日,乐东黎族自治县公开选聘的150名大学生“村官”分赴各村走马上任。至此,乐东全县大学生“村官”达226名,实现了中组部提出的“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官”的目标。其中有19名担任村党支部书记,4名担任村(居)委会主任。

大学生“村官”走进中南海

    籍贯乐东佛罗镇田头村的徐清荣1991年大学毕业后就在海口开办了两所学校,事业蒸蒸日上。2004年9月,他放弃城里优越的生活条件,回到家乡参加村级换届选举,并高票当选该村村委会主任。同年10月,他又高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成为乐东首个一肩挑两担的大学生“村官”。

    当时的田头村产业结构单一,农民收入微薄。徐清荣调研后便带领村民搞淡咸水养殖,扩大圣女果种植规模,扶持哈密瓜特色品种的种植,扩大海榆西线国道两旁南菜北收购调点,筹集资金创建文明生态村等。在他的带领下,如今田头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圣女果村”、“哈密瓜村”,去年农民人均年纯收入比2003年翻两番,达5000多元,共有60户村民盖起了洋楼。

    因成绩突出,徐清荣3年后连任田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2008年12月,全国大学生“村官”代表座谈会在北京中南海举行。徐清荣作为海南唯一的大学生“村官”代表参加会议并作了经验介绍。

大学生返乡有大作为

    在县委、县政府的引导下,乐东一批又一批的大学生当上了“村官”, 这些大学生“村官”正在乐东农村这片广袤的土地施展才华,也收获着累累的硕果。

    乐东佛罗镇福塘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方才和是该县采用无土栽培技术种植推广哈密瓜的“第一人”,曾被授予“海南省农村十大科技致富能人”等一系列荣誉。“在这么多头衔中,我最在乎的还是‘大学生村官’这个头衔。”方才和说。2004年他首次参选村委会主任时,已是当地远近闻名的“大老板”。

    谈起当时为何要参选“村官”,方才和解释说:“一个人富那不叫富,全村人都富了那才是真的富。”2004年当选福塘村村委会主任的方才和带领全体村民以集体联营的方式种植哈密瓜。如今,这个仅有324户1812人的小村庄,几乎家家户户都种上哈密瓜。此外,村民还到附近的昌厚、老孔等村租地、包地种瓜,扩大哈密瓜产业规模。目前在方才和哈密瓜基地上务工的有560人。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几乎家家户户都盖起小洋楼。

实现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官”

    2004年毕业于海南师范学院法律专业的张洁,大学毕业后回村自主创业,做起了香蕉代收运销生意,还承包种植80亩香蕉,短短时间获得利润近50万元。张洁回乡创业成功的经历,引起了县委组织部门和九所镇党委的关注。为使有致富头脑的张洁能够带动群众一起致富,九所镇党委决定把张洁吸收入党。在镇党委的培养下,张洁成为九所镇镜湖村支部书记,有了一个助民致富的平台。

    乐东县委常委、组织部长郑文权说,为鼓励大学生到农村担任“村官”,给返乡大学生一个创业平台,同时也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乐东决定实施大学生“村官”活力工程,提出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官”的目标。2010年县里村级组织换届选举时,全县188个村(居)委会共有76名大学生被选为“村官”,为历届村干部中人数最多的一届。

    乐东出台《加强返乡大中专学生到村任职工作意见》,去年10月,乐东通过“县管、镇聘、村用”的方式,面向社会公开选聘150名优秀返乡大学生到村担任村支书、主任助理。既解决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又为村级班子储备了优秀的后备力量,切实解决一些村的村干部文化程度偏低、村干部后继乏人的问题。

    该县还大力推行“三培养、三激励、三扶持”的“三三机制”(“三培养”即把返乡大学生培养成党员、村级后备干部、村“两委”干部;“三激励”即政治、精神、工作上激励;“三扶持”即资金、项目、技术上扶持),搭建了大学生村官创业平台,扶持大学生村官创业。为抓好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乐东近日还举办大学生“村官”培训班,成立全县大学生“村官”俱乐部,为大学生村官搭建学习、培训、交友、创业和发展的平台。同时该县每年还组织优秀大学生“村官”到其他地区考察学习。

    乐东县委书记吴井光说,该县将加大大学生村官的培养和使用力度,积极发动大学生到农村去任职锻炼,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立新功。(记者王红卫 特约记者孙体雄 通讯员陈品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