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石家庄建立大学生村官四有一保管理体系
“大学生村官学历高、素质强、年龄小,是优化农村干部队伍建设的宝贵资源,是推动基层党建、加强新农村建设的后备骨干。”石家庄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俊钟介绍,2008年以来,该市共计接收大学生村官1163名,平均年龄24.6岁。其中,党员占85%,全日制本科生占75.8%,硕士研究生占7.9%。针对个别大学生村官自己不安心、个别农村干部对大学生村官不关爱、个别乡镇领导对大学生村官不重视、个别县级组织部门对大学生村官管理不系统等问题,石家庄市专门成立调研组进行广泛走访调查。在此基础上,该市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补充完善管理内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四有一保”管理体系。
健全制度,三级共管,做到管理有规范。对于大学生村官管理,县级组织部门管宏观、乡镇党委管具体、农村党组织管日常,形成三级共管模式。细化大学生村官工作职责,强化大学生村官实绩考核,对大学生村官实行全方位、立体式管理。
结对帮扶,轮岗锻炼,做到培养有手段。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官“3+1”帮扶制度,每名大学生村官分别由1名县级领导、1名乡镇干部和1名村干部结对帮扶,通过县级领导定期约谈,乡镇干部经常指导,村干部言传身教,促进大学生村官健康成长。把大学生村官培训纳入农村干部整体培训计划,制定专门培训方案,单列培训课程。2008年以来,全市先后组织890余名大学生村官参加市级以上示范培训,1500人次参加了县级工作技能培训或轮岗培训。
足额补贴,绩效挂钩,做到待遇有保障。严格按照要求,足额落实大学生村官的一次性生活安置费、工作生活补贴、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待遇,解除其后顾之忧。实行绩效挂钩,将考核结果作为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乡村党组织负责对考核优秀的给予一定奖励。市县财政每年列支2000多万元,确保大学生村官的待遇落实。
岗位锤炼,创业辅导,做到发展有方向。针对大学生村官缺乏致富技术指导、创业平台的实际,该市先后在13个县(市、区)建立了37个辅导基地、见习岗位和创业园区。该市鼓励、支持优秀大学生村官积极参选参政,同时鼓励支持大学生村官参加公务员、选调生、事业单位、研究生等各类招考,争取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四有一保”机制搭建起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的发展平台。在去年底今年初全市村“两委”换届工作中,共有236名大学生村官通过民主选举进入村“两委”班子。部分大学生村官还积极参加各种考录和聘用,进入新的发展空间。两年多来,共有304人通过考试等形式转入乡镇、事业单位或其他岗位。与此同时,大学生村官全身心融入农村生产生活,在农村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目前,全市已涌现出70余名大学生村官致富能手,形成了一批“村官+基地+协会”的产业化示范群。河北科技大学毕业的江蔚旻2008年成为大学生村官,被安排到鹿泉市李村镇邓庄村担任党支部书记助理。邓庄村以养殖中华鳖为主导产业,在江蔚旻的努力下,该村“康态”中华鳖先后被评为“河北省名牌产品”、“河北省著名商标”。此外,他还谋划建设了中华鳖深加工厂,帮助村民增收致富。“农村发展空间很广阔,有了这么好的发展平台,只要真心实意去干,一定能干出一番事业。”江蔚旻说。(记者杨威力、王峻峰)
- 中央办公厅调研室调研石家庄大学生村官工作 (2012-04-19)
- 河北省石家庄市全面督查大学生村官在岗情况 (2013-12-27)
- 河北省滦南县强化管理 提升大学生村官素质 (2009-10-16)
- 河北684名大学生“村官”换届当选村“两委”干部 (2009-10-27)
- 迁安市蔡园镇村官帮带突出“三心”注重“三帮” (2009-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