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应当树立“以农民为师”的群众观
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对待人民群众的总的看法和基本观点,是共产党人制定一切纲领、路线和政策的理论基础。胡锦涛总书记曾指出:“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拜人民为师,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作为服务基层的大学生村官更应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以人民为师”的群众观,坚持向群众学习,在实践中历练,在历练中成长。
一是要放下架子,虚心学习。大学生村官有知识、有文化、有抱负、有激情,缺少的是农村实践工作的方法和经验。以农民为师,就是要把群众当主人、当亲人、当老师,耐心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广泛倾听群众呼声,准确了解群众意愿,正确把握群众脉搏;以农民为师,就是要放下架子,虚心向农民学习,诚心与农民交友,真心真意学习农民群众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精神和品质,用心用情学习农村科学种田的技术和经验,尽心尽力学习渔农业生产常识和术语。只有甘当群众的小学生,沉下心来向群众学习,多与人民群众交流话家常,切实沉下身去,摆脱学生架子,向农民取经,才能得到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二是要俯下身子,用心做事。农村是最大的课堂,群众是最好的老师。大学生村官既然选择了农村,就要不计辛苦,不讲清苦,不怕艰苦,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充分发挥自身视野开阔、接受信息快和敢想敢干的特点,积极传播新思想、新观念,找准本村经济薄弱的症结所在和改变落后面貌的突破口,普及科学知识、传授实用技能,帮助农民掌握脱贫致富的本领。
三是要挑起担子,真心服务。“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大学生村官只有将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学以致用,付诸实践,方可发挥作用。大学生入村任职后,要主动到农户家中与群众交流,了解村情民意;到田间地头开展调研,思考经济发展新模式,谋划发展新思路,聚民心、集民智、汇民力。要大力推广农业实用技术,实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主动为群众提供致富信息和市场信息,强化农民的市场意识。积极引导广大群众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生态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等能够促进农民增收的特色产业,结合村情,带领农民群众走出一条符合本村发展的具有当地特色的致富之路,真正成为农村致富的“领头雁”,农民生活的“贴心人”。(江苏省灌南县田楼乡党委 林生)
- 大学生村官不是简单的知青下乡 (2009-05-08)
- 做一名群众满意 组织考核合格的大学生村官 (2009-05-08)
- 建立长效机制 为大学生“村官”打通更多的出路 (2009-05-08)
- 真正做到肯干实干会干,大学生村官一定能有所作为 (2009-05-08)
- 浅谈知识青年到农村去 (2009-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