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培养三步走:搀着走领着走看着走

来源:灌云县组织部 作者:杜娟娟
 大学生村官的成长过程就像孩子学走路一样,为了让他们尽快学会自己走路,引导他们发挥各自的优势,走一条有自己特色的村官路,主管部门该放手时就要放手,要逐步做到从搀着走、领着走到看着走。

  角色的转变——搀着走。大学生村官刚走出校门,要成功的完成大学生到村官角色的转变,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正确的引导。主管部门要制定相关的配套措施,耐心指点、加强培训,实现其意识上的转变;要及时做好心理指导,实现其价值观的转变。必要时要面对面、手把手的教,帮助他们较快的、全方位的完成角色的转变,为下一步开展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思路的形成——领着走。“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是农村基层工作的真实写照,繁琐杂乱是农村工作的特点。大学生村官初出茅庐,村官要做什么,具体怎么做,对于他们来说是一无所知,会感到无从下手开展工作,更谈不上完整的工作思路。需要有师傅将他们领进门,乡村两级干部特别是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老村官们应该领着新来的大学生村官熟悉村里的情况,引导他们参与村里的各项工作,传授他们工作方法和工作经验,教导他们掌握农村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农村工作环境,积累农村工作经验。

  能力的提升——看着走。经过了角色的转变、工作思路的形成,大学生村官己经掌握了一套有自己特色的工作方法,这时候主管部门要有意识的放村官走自己的路,根据各自的特长在农村这个大舞台上施展自己的才能,在村官这个岗位上各显神通。当然,放手让他们自己走路,并不是完全放任不管,主管部门还需时时“看着”,走得好时要给予鼓励,走偏了要帮助调整,走慢了要及时鞭策,经过搀着走、领着走、看着走,村官们才能学会走好自己的村官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