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阔的农村是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的重要舞台
第一,要志存高远、坚定信念,在服务农村经济发展中创新创业、创先争优。理想和信念是青年成长的航标。只有理想崇高、信念坚定,人生才不会迷失方向、失去动力。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凡是在事业上有大成就的人,都是志向远大,敢于吃苦、勇于实践,历经艰难而不退缩的人。现在,大学生到村任职有两种态度,一种是把它作为磨练意志、增长才干、实现抱负的难得机遇;一种是把它作为临时就业、暂时安身、混个基层经历的现实跳板。心态决定成败,两种态度必然带来不同的结果。一些成功大学生村官的成长经历说明,越是真心诚意越能得到锻炼,越是敷衍了事越会一事无成。三年时间在青年人的人生经历中不算短也不算长,如果能有所收获取得人生经历,就不算长;如果一事无成,这三年时间就不算短。大学生响应号召到农村工作,不仅仅是初始就业的现实选择,而应该成为人生事业的坚实起步。
第二,要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在农村工作摸爬滚打中增长知识、提升境界。当今社会,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更新不断加快,放松学习就意味着要落后。大学生知识面宽,思维活跃,勇于开拓。但是,也应当看到,所拥有的大多是书本知识,缺乏实践经验,缺乏对农村社会的了解。“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作为大学生村官,不仅要学会读有字之书,更要学会读无字之书。身在农村一线,要把学习当作一种良好习惯、一种精神追求、一种思想境界,以学习足底气、以积淀养才气。只有把广阔的农村天地当作锻炼提高自己的大课堂,认真学习党的农村工作政策,认真学习基层干部的工作方法,认真学习群众中蕴藏的智慧,在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成长为党和人民需要的人才。
三是要扎根基层、砥砺成才,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勇于开拓、大胆实践。现在不少年轻干部是“三门”干部,文化水平高而实践经验浅。实践不足必须实践补。实践是所有理论、真知、能力的源泉,理论也许会过时,但实践之树常青。我们的年青一代要到基层去实践锻炼,去接地气、求真知。“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这是古往今来许多人成就一番事业的经验总结。一个村子地域虽小,但干事舞台很大。农村既是施展才华的大舞台,又是历练人生的大课堂。农村直接面对群众,工作千头万绪,环境相对艰苦,最能检验人、培养锻炼人。作为有知识、有思想、有激情、有梦想的当代知识青年,要积极投身基层实践,把基层的历练作为自身成长成才必不可少的最基础、最重要的“元素”,在基层一线砥砺品质,锤炼作风,积累经验,增长才干。
- 大学生村官不是简单的知青下乡 (2009-05-08)
- 做一名群众满意 组织考核合格的大学生村官 (2009-05-08)
- 建立长效机制 为大学生“村官”打通更多的出路 (2009-05-08)
- 真正做到肯干实干会干,大学生村官一定能有所作为 (2009-05-08)
- 浅谈知识青年到农村去 (2009-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