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好新农村需要大学生村官做好“五种人”

来源:求是理论网 作者:胡海涛
    2012届的大学生“村官”即将奔赴基层工作。看到他们每个人都穿着一件白色的衬衣,上书“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八个大字,一时感慨万千。这既代表着各级组织对大学生“村官”的殷切期望,也蕴含着大学生“村官”们任重道远。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涉及到经济社会的各个层面,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笔者认为,从长远意义上讲,建设新农村需要大学生“村官”做好“五种人”。

  做扎根农村、服务农民的发展带头人。建设新农村,发展是基础。从我国的现实状况看,想发展、要发展的观念在基层干部中已经形成,但发展思路不清晰、发展手段不全面、发展方式不科学等问题非常突出。这就需要大学生“村官”立足服务“三农”,适应农村艰苦的工作环境,把农村发展当成事业去做,运用他们的新思维、新眼光、新方法,帮助基层干部群众逐步放弃陈旧的发展观,协助村“两委”科学制定本村中长期发展规划、任期目标和年度工作计划;发挥特长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

  做凝聚思想、增强活力的团结大度人。建设新农村,村级班子是关键。但目前,村干部思想观念滞后、队伍青黄不接、工作方法陈旧、道德行为失范等问题比较明显。这就需要大学生“村官”用自己的蓬勃朝气搅活这潭池水,为村级干部队伍注入新鲜的思想理念,当好村干部的参谋和助手,帮助村级组织健全各项制度,协调好村党组织和村委会的关系,增进班子团结,提高工作效率。

  做生产示范、传授科技的知识传播人。建设新农村,致富技能是根本。但目前,农民群众最缺的就是适应生产发展的实用技能。这就需要大学生“村官”发挥自身的专业知识特长,积极传播科学技术,组织开展技能培训,带头推广新产业,指导群众生产实践,引领群众致富。

  做倡导新风、推进民主的文明进步人。建设新农村,文明风尚是前提。但当前,群众旧的生活陋习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宗族、宗教、封建迷信、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等还在盛行;部分村级组织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还有待加强。这就需要大学生“村官” 帮助村级组织制定村庄整治规划,转变民主管理方式;大力倡导文明新风,积极开展文明创建,引导群众移风易俗,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促进和谐农村建设。

  做联系群众,宣传政策的形象代言人。建设新农村,党和政府政策导向是保证。但当前,不少群众对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一知半解,见利就上、见责就让,党群、干群关系仍然紧张。这就需要大学生“村官” 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介绍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新信息,传播新思想、新观念,当好宣传员、解说员、调解员,以全新的面貌展现新一代“村官”的风采,不断提高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公信力。

  (作者单位:湖北省黄石市委组织部办公室)